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6:19:43
“云遥一号”计划2026年底前完成90颗发射组网
发布日期:2025-09-08 12:17:28  稿源:快科技

9月5日晚,谷神星一号(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云遥一号27星和爱神星留轨试验平台送入预定轨道。云遥一号27星是一颗科学实验卫星,搭载了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反演大气参数的遥感设备,将开展在轨技术验证与业务应用示范,为大气探测等领域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据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哈琳介绍,卫星入轨后将按计划进行平台与载荷测试。待数据质量评估通过后,相关数据将推送至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系统及多家用户单位,应用于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等业务。目前,“云遥一号”系列已完成46颗卫星在轨部署,预计2026年底前将建成由90颗卫星组成的全球观测网络。

我国目前已发射两代四型共21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8颗仍在轨运行,服务覆盖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整体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商业气象小卫星凭借“小、快、灵”的独特优势,成为风云卫星体系的重要补充。它们可执行掩星探测等专项任务,有效提升大气要素监测的时空分辨率。掩星探测通过分析导航卫星与低轨卫星之间的信号遮挡现象,可获取高精度大气廓线数据。

去年底,“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与“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已纳入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系统,每日可提供约4.5万条掩星廓线产品。

风云极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副总指挥徐娜表示,商业卫星数据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与风云卫星数据协同质控,已广泛应用于数值预报、台风监测等业务。中国气象局建立了涵盖试用、评估、准入和推广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并发布载荷发展建议,积极推进商业卫星数据产品国际化。

目前,欧美多个国家已出台政策推动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我国也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向国际气象界推介小卫星数据应用成果。

随着技术迭代与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以天目、云遥为代表的商业气象小卫星星座正快速成型。中国气象局已成立掩星气象探测数据应用专班,推动相关数据在气候研究、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实效。这种“主辅结合”的观测模式,不仅增强了我国气象精密监测能力,也为全球气象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6:19:43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