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24:24
人类寿命飞速增长的态势已经不再
发布日期:2025-09-09 12:12:53  稿源:cnBeta.COM

近日,科研人员警告称,从20世纪初开始的人类寿命飞速增长的态势已经不再,未来几代人虽然预计会活得更久,但平均寿命距离百岁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结论依据六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得出。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一项研究,聚焦于23个高收入、低死亡率国家,分析了1939至2000年间出生群体的预期寿命变化。研究发现,尽管过去出生人口寿命大幅提高,但目前世代的增幅显著放缓。

“如果沿用20世纪上半叶的增长趋势,1980年出生的人其平均预期寿命本应能突破100岁。”该研究第一作者、MPIDR研究员José Andrade表示,“我们关注当前世代的寿命增速是否正在减慢。”为此,研究团队利用人类死亡数据库的数据,采用包括联合国人口预测在内的六种寿命预测模型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时间段为基础的方法,包括Lee-Carter模型、平滑受约束死亡率法、成分数据分析法及联合国2024人口展望;另一类则以出生队列为基础,包括线性Lee-Carter法和队列年龄-死亡分布转化法。

所有预测模型均显示,1939至2000年出生人口的寿命增加速度远低于以往,下降幅度介于37%至52%之间。团队预测,1980年出生者的平均寿命仍难以达到百岁,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寿命提升大多归功于婴幼儿生存率的提升,而现今这一年龄段死亡率已极低,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与此同时,老年人群的死亡率下降速度不足以弥补整体增幅减慢的趋势。

数据显示,1900至1938年出生人口的平均寿命每代提升约5.5个月,而1939至2000年出生群体则降至每代2.5至3.5个月,具体数值因预测方法而异。研究人员强调,即使成年人及老年群体的生存率提升速度翻倍,其带来的预期寿命增长也无法与20世纪初的成就相提并论。

需要指出的是,寿命预测本质上是基于现有数据的科学推测,实际结果受未来疫情、新疗法、社会变革等因素影响,难以完全准确。更重要的是,相关预测适用于群体而非个体。

寿命变动不仅影响社会凝聚力,也关系到政府医疗、退休和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同时影响个人的储蓄、退休及长远计划。随着寿命增速放缓,政府和个人或需调整未来预期。

编译自/ScitechDaily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24:24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