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2:10:23
日本开设全球第二家渗透能发电厂 利用淡盐水混合发电
发布日期:2025-09-16 23:49:57  稿源:cnBeta.COM

位于日本福冈的一家海水淡化厂近日被接入了一种新型的渗透能发电装置。这一被称为“渗透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淡水与海水简单混合来产生电力,是河流与大海交汇处独有的能源形式。尽管该理念已提出数十年,但直到现在才开始投入实际应用。

渗透能的原理非常简单:当淡水与盐水通过一层半透膜分隔时,水分子会自然移动以平衡盐度差。这一流动产生的压力足以推动涡轮旋转,实现无燃烧、无排放的持续发电。与风能和太阳能需要依赖天气或昼夜不同,渗透能则可全天候稳定运行。

世界上第一座渗透能原型电站由挪威公司Statkraft于2009年建设,四千瓦的示范装置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但由于成本原因,这项技术多年来主要停留在实验室与小规模试点。

如今,继这些原型开发后,全球第二家渗透能发电厂在日本福冈正式投入运行。该设施由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及本地合作方共同建造,是继2023年丹麦类似工厂之后全球第二家可连续运行的渗透能电站。虽然规模仍属适中,但年发电量可达88万千瓦时,足以满足220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或抵消海水淡化厂的部分耗能。

与以往技术迭代相比,福冈项目的创新之处并非产能,而是其在基础设施应用上的优化。该厂通过与海水淡化厂配套运行,利用高度浓缩的盐水废液作为盐源,使盐度梯度大大增强,提高了渗透效率,并形成了有别于实验室的实际系统。强梯度不仅提升发电效能,也让渗透能发电更易接入现有设施。

然而,现实挑战依旧存在。泵送损耗和膜污染可能降低实际效率,而先进膜材料价格昂贵。墨尔本大学Sandra Kentish教授近期在接受《卫报》采访时指出:“虽然淡盐水混合释放能量,但大量能量消耗于将两股水流送入电厂及通过膜的摩擦损失上,这意味着净可用能量仍然有限。”Statkraft等公司也曾因此在运行数年后关闭了原型机。

尽管福冈项目尚未彻底解决所有难题,但其展示了渗透能开始步入现实工程应用。Kentish教授强调,膜与泵技术进步正在减少损耗,日本利用海水淡化副产浓盐水也显著提升了能源总量。这一集成被认为是渗透能工程的一个里程碑,更彰显出其最大的优势——持续可靠。

与太阳能或风电不同,渗透能可在任何淡盐水交汇处持续运行,例如河口、海水淡化厂甚至内陆盐湖。研究人员称其全球应用潜力巨大,未来有望逼近水电的规模,前提是成本继续下降。福冈工厂的启用代表了探索新兴能源领域的又一次进展。

虽然渗透能无法像太阳能或海上风能那样支撑电网主力,但其作为稳定补充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多元化能源结构中能直接对接现有基础设施的情况下。

目前在福冈,盐水与淡水正在协作驱动涡轮,将这一长期研究的理念转变为现实发电,为渗透能接近现实应用迈出了可见的一步。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2:10:23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