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1:55:45
科学家发现地球“类卫星”2025 PN7已伴随人类约60年
发布日期:2025-09-22 20:20:40  稿源:cnBeta.COM

据最新研究,天文学家在近地轨道发现了一颗此前未知的“类卫星”,这块小型太空岩石被命名为2025 PN7。据研究人员分析,它可能已在地球周围存在长达60年,却未被望远镜发现。

2025 PN7是一类绕太阳运行,但始终接近地球的近地小行星。与地球一样,这颗类卫星绕太阳一圈需要一年时间。与偶尔环绕地球的“临时小卫星”不同(如2024年曾出现两个月的2024 PT5,可能是从地球主卫星崩落的古老碎片),类卫星如2025 PN7属于已知数量极少的特殊天体。此外,另一颗被认为是月球古老碎片的类卫星Kamo‘oalewa,也位于类似轨道,并已成为中国天问二号任务的目标,预计将在2027年带回样本。

2025年8月29日,哈雷阿卡拉火山上的Pan-STARRS天文台首次观测到2025 PN7,历史数据还表明该天体已在类似地球的轨道上运行数十年。

之所以长期未被发现,是因为2025 PN7体积较小且亮度微弱。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数学科学系的Carlos de la Fuente Marcos教授在9月2日发表的研究论文中指出,这颗小行星在与地球最近距离时仅能被目前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它与地球距离最近时约为186000英里(299337公里),而平均距离则为238855英里(384400公里)。这使得它的观测窗口非常有限,“确实是个挑战性的目标”。

de la Fuente Marcos表示,研究和发现类卫星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太阳系和地球周边环境。“太阳系充满了惊喜,因此我们会持续探索。2025 PN7的存在说明,类卫星可能没有体积下限。”

科学家目前仍在测定2025 PN7的确切大小,初步估算其直径约为30米(98英尺),亦有可能只有19米(62英尺)。这也使它成为目前已知最小的地球类卫星。

随着时间推移,2025 PN7在更近、更圆的地球轨道与“马蹄形轨道”之间切换。在马蹄形轨道期间,它与地球的最大距离可达1.85亿英里(2.97亿公里)。预计该天体将在未来约60年内保持当前近地轨道,随后太阳的引力会使其回到马蹄形轨道。

有关2025 PN7成分的疑问尚未得到解答。天文学家Teddy Kareta博士(维拉诺瓦大学)表示,根据目前有限的信息,这颗行星极可能是岩石物质且为天然天体。虽然偶有人造卫星或火箭残骸进入地球附近轨道,但天然天体的轨道变化特征与人工物体不同。

如同Kamo‘oalewa,2025 PN7是否也是月球碎片仍需更多证据确认。de la Fuente Marcos推测,它可能源于“阿朱纳小行星带”,这是与地球轨道近似的一类小型绕日天体集合,而非介于火星和木星间的主小行星带。他此前还提出过,2024 PT5或许曾是地球月球碎片,后成为阿朱纳小行星带的一员。

“我们现在知道,月球撞击抛射物可能为阿朱纳小行星带贡献成员,”de la Fuente Marcos表示。

即便类卫星和小卫星靠近地球,实际上对地球并无撞击威胁,2025 PN7也不会带来危险。他还指出,像天问二号这样的探测任务,未来如果能登陆类卫星或带回样本,将有助于揭开这些特殊太空岩石的成因与演化史,并能为空间探测技术带来测试机会。“这些小行星对于无人任务来说较易抵达,可用于测试行星探测技术,所需投资相对较低。”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1:55:4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