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13:17
纳米立方体眼药水无需针头即可治疗黄斑变性
发布日期:2025-09-24 15:20:03  稿源:cnBeta.COM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与澳大利亚眼科研究中心(CERA)科学家联合研发出一种创新型眼药水,通过纳米载体技术将保护性化合物直接递送至视网膜,为诸如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等视力损失疾病提供了无需注射的全新管理方案。


据悉,研究团队运用一种专利纳米“立方体”递送系统(cubosome),利用脂质微立方将易降解药物包裹,载体内加入从东南亚高营养水果Gac(木鳖果)提取的叶黄素,并在小鼠实验中成功将其输送至后眼视网膜组织,同时药物在室温下可长期稳定保存。这项技术能作为预防及日常治疗手段,有望大幅降低病患对传统注射治疗的依赖。

RMIT科学学院联合负责人Charlotte Conn博士介绍,cubosome载体如同微型护盾,既保护活性成分不被破坏,又能在眼内实现精准控释。实验表明,眼药水可有效防止视网膜细胞损伤并直达靶点区域。截至目前,团队已成功建立了递送系统雏形,未来可用于不同类型药物的视网膜靶向治疗。

另一位联合负责人Dao Nguyen博士(现供职于迪肯大学医学院)表示:“频繁的眼部注射不仅令人不适,还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新型眼药水有望在疾病早期进行预防性干预,降低重症阶段对注射的需求。”

叶黄素作为植物类色素,能在视网膜中心区富集,对抗氧化压力及过滤高能蓝光,在减缓视网膜损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研究表明,植物衍生化合物(如叶黄素、玉米黄质及多酚类)可通过抑炎抗氧化机制帮助保存眼部健康、延缓衰退。然而,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得有效成分存在稳定性与吸收率低等限制,因此创新型递送系统对药效提升具有变革意义。

团队负责人Tien Huynh副教授称,这项技术具备广泛应用潜力:“我们已证实其可保护脆弱药剂,安全输送至后眼区,这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下一阶段,研究组将开展疾病模型实验与临床前测试,目标聚焦失明风险极高的黄斑变性等视网膜疾病。

眼科专家Chi Luu副教授(澳大利亚眼科研究中心及墨尔本大学)表示:“如果未来安全性与疗效获得验证,此平台型递送系统有望用于早期AMD及其他严重视网膜疾病,改变既有管理和治疗方式。”但研究人员强调,新药物方案尚无法全面替代注射手段,若进展顺利,可大幅延缓或减少注射治疗发生率。

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期刊《Pharmacological Reports》。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13:17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