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0:44:55
再见,全隐藏式门把手
发布日期:2025-09-26 19:03:10  稿源:爱车的小庄

曾经代表高科技感的汽车门把手,如今在安全底线面前不得不“现身”。工信部一纸新规,正悄然改变汽车设计的未来走向。各位朋友们,你们在打网约车时,面对光溜溜的车门。看着不知在怎么打开的门把手,你会不会感觉到尴尬?还有北方的朋友,门把手被冻住的时候你会不会着急?现在不用急了,隐藏式门把手即将成为过去式。

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向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亮起了“红牌”

01 新规解读

这份文件看似枯燥,但我仔细读完后的感觉就是:工信部终于看不下去车企们“花里胡哨”的设计了

新规的核心要求简单粗暴:车门必须有个实实在在的机械把手,不能全靠电子系统“装神弄鬼”。具体要求是,门把手要留出足够手部操作的空间,尺寸不能小于60mm×20mm×25mm。

这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保证你的手指头不会卡在外面,也不会摸了个寂寞

最让我拍手叫好的是,新规连车内把手也没放过。如果车内是电动按钮开门,必须再配个机械把手备用。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大家:电子系统靠不住,关键时刻还得靠“机械老大哥”?

02 利弊分析,全隐藏门把手,真有那么好?

全隐藏式门把手之所以流行,绝非偶然。

其实隐藏式门把手最早应用于1950年代的赛车领域,主要是降低风阻、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这些年头,只要跟赛车、跑车搭边的,就没有不火的。

有些车主觉得,这种设计不仅能提升车辆续航里程,更是科技感与美学的完美结合。但其实真正有提升续航吗?说实话,有,但是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那全隐藏式门把手有什么弊端?

安全隐患突出:中保研碰撞测试数据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传统机械门把手的98%。这百分之三十的差距,在关键时刻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日常体验不佳:在北方地区,冬季门把手结冰无法弹出的情况屡见不鲜;对不熟悉该设计的乘客而言,找不到开门机关更是常态。

成本与可靠性问题:隐藏式门把手的制造成本是传统机械式的3倍,其电子部件故障率也远高于机械款,导致用户长期维保成本显著增加。

03 市面上那些“花式”门把手大盘点

全隐藏式(即将退役的网红)

代表:特斯拉全系、蔚来、理想等

特点:平时完全看不见,解锁后缓缓弹出

我的评价:像极了都市爱情——需要的时候不一定出现

半隐藏式(新规下的优等生)

代表:小米SU7、大众ID.系列

特点:露出一部分,既能装逼又能保命

我的评价:这才是成年人的选择——浪漫与务实兼备

内翻式(设计界的奇葩)

代表:丰田bZ3

特点:需要往里抠才能开门

我的评价:第一次用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是在开保险箱

04 新规是好是坏?我来说句公道话

有人说这是“开倒车”,但我举双手赞成。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安全永远应该排在炫酷前面

想想吧,当你的电动车电池受损,全车断电时,那个酷炫的隐藏式门把手很可能就成了一块“装饰品”。而机械门把手就像你家里常备的蜡烛——平时用不上,停电时才知道它的好。

新规并不是要扼杀创新,而是告诉车企:别为了炫技把基本功能丢了。就像手机再智能也得能打电话一样,车门再酷炫也得能安全打开。

我个人预测,半隐藏式门把手会成为新宠。它既保持了简洁的外观,又确保了安全。这就好比“西装暴徒”——外表优雅,内心可靠。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0:44:5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