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6:52:22
经济学人:谁杀死了曾经的行业巨人柯达
发布日期:2012-01-20 10:10:52  稿源:

腾讯财经讯 北京时间1月19日,《经济学人》刊登题为《柯达的最后一刻》评论文章,现全文摘要如下:列宁曾经讽刺资本家为获得利润不惜出售用来绞死自己的绳子,这种说法虽然过于夸张,但是也包含了一定的事实。在现实的世界中,资本家常常发明一些最终摧毁其原来业务的技术。
曾经的胶片业巨头的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早在1975年,柯达公司便发明出了数码相机,这也使得该公司成为全世界最早 发明数码相机的公司之一。但是,正是由于数码相机及兼具数码照相功能的智能手机的出现,柯达公司这家百年老店最终陷入了破产困境。

如果重温历史,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柯达公司在其兴盛时代的地位堪比当今谷歌公司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地位。这家成立于1880年的公司,曾因为开创性的技术 及创新性的营销手段而被世人所知。柯达公司在1888年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您只需轻轻一按,世界将完美呈现在您眼前。”(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

1976年,柯达公司的业务达到顶峰,该公司占据了美国胶片市场90%的份额,占据了美国相机市场85%的份额,双双达到垄断。实际上,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柯达公司仍然是全世界最具价值的五个品牌之一。

1996年,柯达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接近16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而在1999年,柯达公司全年净利润达到25亿美元。但是,数码摄影技术摧毁了柯达 公司的胶片业务,而智能手机则摧毁了柯达公司的相机业务。根据华尔街分析师的平均预期,柯达公司2011年的营业收入将仅仅为62亿美元。根据柯达公司最 近一次的财报,其2011年第三季度的净亏损为2.22亿美元,这也是该公司在过去三年内第九次出现季度亏损。

柯达公司的衰败,从其雇员数量的下滑及股票价格的下跌中也得到了印证。1988年,柯达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员工数量超过14.5万人,而根据最近一次披露 的数据,柯达公司目前的员工数量仅仅为上述数字的十分之一。另外,仅仅在2011年内,柯达公司股价的累计跌幅就达到了将近90%。
与柯达的节节败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永远的对手富士公司却维持着良好的业绩表现。如果仔细分析,这两家公司实际上存在着诸多的共同点。在各自的本土市 场,两家公司都曾经占据着垄断地位,柯达在美国,而富士则在日本。为了保护各自的领土,两家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曾引发日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战。
然而,尽管两家公司都曾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但是效果却存在着天壤之别。如今柯达公司已然老态龙钟,而富士公司则转型成为了一家盈利稳定的公司。这点从两 家公司的市值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即便经历了困难重重的一年,富士公司的市值仍然达到126亿美元,而柯达公司呢,仅仅为2.2亿美元。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6:52:22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