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3:46:32
Google数据中心自然冷却 水与空气是法宝
发布日期:2012-02-18 17:36:44  稿源:
数据中心技术一直被Google奉为核心竞争力,相关细节自然很少对外透露。不过近日,谷歌公布了数据中心能耗发展曲线图,鉴此,本文搜集整理了Google位于欧洲的三个数据中心100%自然冷却案例,以飨读者。

1、 比利时水侧自然冷数据中心

Google比利时的数据中心位于Saint - Ghislain,当地气候几乎可以全年支持免费的冷却,平均每年只有7天气温不符合免费冷却系统的要求。该数据中心在这种自然条件下,从附近的工业运河抽取用水,并采用蒸发冷却系统的方式便显得极为合适。

具体来说,即利用运河的冷水来带走热量,并自己修建水处理厂,再将处理后的运河水给数据中心提供冷量,只采用冷却塔来散热,无chiller,实现了100%水侧自然冷机房。当然,这也是谷歌第一个完全自然冷却的数据中心。

据悉,Google的水处理工厂采集的是距离数据中心大约400米外的工业运河水,但因为运河的水质比较糟糕,必须过滤处理并净化到工业用水标准, 但Google也不会将河水过滤处理到非常干净的水平,只要可用于制冷散热即可。然后用水泵将净化后的冷水输送到模块化储冷大水罐,再供给到各个冷却塔, 用于后续蒸发冷却。这个过程结果不仅冷却了服务器,还清洁了水源,当地的部长也称赞Google说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从比利时水侧自然冷数据中心、爱尔兰空气侧自然冷数据中心,到芬兰海水直接冷却数据中心,Google可谓物尽其用,虽然其属于定制型数据中心,但其解决困境之道,还是值得国内同行借鉴之。

2、爱尔兰空气侧自然冷数据中心

Google爱尔兰的数据中心位于都柏林,是一栋退役建筑——市长大厦翻新改造而成的,该数据中心采用直接蒸发制冷技术、定制个热回收单元,实现了100%的空气检测自然冷却。

一年中,都柏林绝大多数时间天气都非常不错,但由于该数据中心受已有建筑结构和散热供水等的限制,没法安装大型的冷却塔,因此采用了模块化的AHU方案。

具体来说,即从室外取自然空气送入到混风室跟机房内回风混合,经过滤和加湿等环节,用AHU风扇送到直接蒸发盘管进行冷却,最后通过送风管道进入机 房。进入机房的冷空气经IT设备加热后,采用热通道封闭方案隔离热气流,部分参与回风,部分则直接排放到室外。直接蒸发制冷技术在夏天用于调峰,比如在高 温天气冷却室外热空气,也可以在干燥的冬天用于机房湿度调节。

从比利时水侧自然冷数据中心、爱尔兰空气侧自然冷数据中心,到芬兰海水直接冷却数据中心,Google可谓物尽其用,虽然其属于定制型数据中心,但其解决困境之道,还是值得国内同行借鉴之。

3、芬兰海水直接冷却数据中心

芬兰数据中心是Google耗资5200万美元购买的一个废弃造纸厂,这个数据中心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100%的海水散热。

Google利用该造纸厂已有建筑,包括造纸厂原有水下通道,并采用模块化制冷单元和闭式的内循环冷冻水(淡水)对开式的外循环冷却水(海水)的热 交换器传热,然后将升温后的海水送到室外的温度调节房,这个房间的主要作用是将送出的热水和进入的新鲜海水进行混合。在回到海中之前,Google会用更 多的海水来冷却它。以便使水排出到海湾的时候,能尽可能与湾内海水温度接近,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当然,采用海水来散热有很多技术上的挑战,如需要做热仿真,包括各个季节海水的不同温度、水垢带来的影响,以及海水对管路的腐蚀性等;海水冷却中的过滤难题;大型海水冷却泵的水击损坏等。

综述,因地制宜、物尽其用,是谷歌数据中心选址、运营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启示。

IT商业新闻网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3:46:32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