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联合早报
一个身无分文的旅客,是否能通过社交媒体,在陌生的国度寻得免费三餐和住宿?答案是“能”,但如果传统媒体如报章或电视协助宣传的话,提供帮助的人会更多,过程也会更顺利。

法国旅客帕斯克在慈善组织当义工时,了解到本地社会多元文化和宗教的特色。
除了身上的衣服,他只有一个小背包。背包里装有笔记本、法国菜食谱、指状储存器(thumbdrive)、内裤、小卡片、信封、拖鞋、牙刷、游泳裤、雨衣和女朋友的照片,身上连一毛钱也没有。
按规定,他在狮城逗留的七天里,衣食住行和观光全得靠智能手机,通过面簿和推特等社交媒体向本地人求助,而且不得向人借钱或募款。主办单位也安排他每天到一个慈善机构当义工。
这项试验结束后,帕斯克在离新前受访时说,来之前他很担心没人理他,现在才发现新加坡人其实非常热情。在那一个星期里,有100多人和50多家公司要请他吃饭或提供住宿。短短七天里,他住过政府组屋、私人公寓和青年宿舍。他也品尝了南洋风味十足的椰浆饭、虾面、豆花和半生熟蛋早餐。
帕斯克曾经到过多许多欧洲和亚洲国家,喜欢住在不同环境和感受异地文化。他觉得新加坡是个很安全的地方,而遇到的最大麻烦是没钱搭车。
从盛港靠手机地图 走到达科达地铁站
“我不想直接提出‘给我一些钱或一张易通卡’的要求。抵新的第一天,我必须到关爱动物研究教育协会,所以上网询问怎么去。大家都给我指示,但没人知道我其实需要易通卡。”最后,一名公关给他买了一张地铁单程票,他才能成行。
有一次,没钱买车票的他,靠着手机地图从盛港徒步四小时到达科达地铁站。
三天后他改变“策略”,提早一天发出需要交通工具的信息,很快就有人表示要免费载他,另有两名在银行工作的女网民特地为他准备了一张易通卡。
整个行程中最令他难忘的,是为慈善机构The Soup Kitchen派发食物给小印度的贫困人士。对他来说,那里的组屋就是一个亚洲的缩影。
“我看到了不同文化和宗教,有几户人家门外挂有佛像,有些大门贴有回教经文,有的则挂着兴都教神像。当居民开门拿食物时,我看到他们家里的陈设,看到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这项试验非常罕见,报章、电视和广播电台相继报道,请他吃饭、提供住宿的邀请也如雪片般飞来。
他坦言,如果完全只靠社交媒体宣传,过程肯定没这么顺利,因为他得在社交媒体上找新加坡人,然后靠第一个他联系上的人传出消息,费时费事,有了传统媒体帮忙,一切就简单多了。
“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界线已越来越模糊,社交媒体通过传统媒体宣传,而传统媒体也使用社交媒体提供信息,比如电视节目邀请观众上社交媒体发表意见或发问。社交媒体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网上转发或连接传统媒体的内容或录像。”
记者请他为整个旅程评分,以五分为满分,他说:“六分!试验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