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4:43:26
评论:雅虎缘何一蹶不振?
发布日期:2012-06-22 15:47:37  稿源:

作为互联网曾经的老大,雅虎给人的印象是科技、创新、网络入口,但近几年来,雅虎麻烦不断,业绩下滑,不断被新创公司超越,成了日薄西山公司的代名词。雅虎缘何从原来的荣耀辉煌,变的如此一蹶不振呢?作者从五个方面作了深刻剖析。
一、公司的定位

作为互联网曾经的老大,雅虎给人的印象是科技、创新、网络入口,就像现在的 Google 一样,是家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他不段发明新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前期发展的雅虎也的确如此,产品涵盖非常全,什么领域都涉及,以致产品线过长,许多服务不如新兴公司做的专业,反而拖累了雅虎的名声。

在经历了不在少数的失败之后,特别是面对 Google 的压力,雅虎感到继续在科技方面发展,雅虎显然已经力不从心。所以雅虎谋求转变,想避开 Google 的锋芒,在另一个方面上突破。这个阶段,雅虎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前进,公司定位模糊。在 AllThingsD 的数字论坛上,当主持人问“What is Yahoo?”时,雅虎高管讲了半天也没解释清楚。

女强人巴茨入主雅虎,担任CEO后,她敏锐地判断了当时雅虎的定位问题,提出了将雅虎打乱成“首屈一指的数字媒体公司”的发展战略,并果断采取了“瘦身计划”,砍掉了雅虎多个重量级的,但非核心的业务。而以此同时,巴茨重点发展了原创内容的扩张,招募记者,开设博客,拍摄视频,采集新闻,以优质内容为后盾,把雅虎打造成热点新闻的详细阅读首选,雅虎成为人们了解新闻的入口。

转型是痛苦的,不能换思想,就只能换人。而且转为媒体公司后,雅虎不再需太多的工程师了。所以雅虎经历了多次高管离职风潮,这虽然是改革的必由之路,但对雅虎的形象是很负面的。以致现在,关于雅虎的新闻,最多的是关闭了什么服务和又有哪位高管离职了。

巴茨被雅虎董事会解雇后,我们看到了雅虎与与ABC联盟的消息,雅虎难道是要放弃原创的发展重心了吗?毕竟只做其他新闻网站的内容聚合,是很难获得用户的持续忠诚的。很担心换了一个CEO后,雅虎的定位又发生改变,又在摸索中浪费发展壮大的大好时机。

一个公司要发展,首选要解决定位问题,雅虎也是一样,能否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并认真、持续地贯彻好,是雅虎首选要解决的问题。个人认为,“媒体公司”的定位适合现在的雅虎。

二、雅虎的野心

俗话说:有梦想,才有希望。如果一个公司连梦想都没有了,他就不可能做大做强,走的更远。我们感觉,这几年雅虎变老态了,没有活力了,他一直在想如何守住自己的地盘,而没有想过要走出去,去抢占别人的地盘。在这种沉闷的心态下,雅虎变的没有有侵略性,不太敢涉足新领域,也可能是怕失败吧,雅虎变的小心谨慎,没有了吃螃蟹的精神。

雅虎曾经开发了火鹰项目,作为LBS的先驱者,其在移动领域的应用是非常有前景的,但发布测试版,雅虎没有强势推进,也没有扩大发展,最终被后来者挤下台,夭折在摇篮中。在这些新兴领域,雅虎的工程师们已经意识到商机,并开发了产品,但雅虎的高管不看好,没坚持。到别人吃到蛋糕时,只有悻悻地说:“这个项目还是我们先开发的呢。”

而雅虎想守住原有的阵地,也只停留在想法上,却缺少措施来应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科技创新的时代,每天都在变化,你一天不前进就会落后。连传统媒体做出的网站都充满 Web2.0 元素时,你互联网公司的网站还像黄脸婆一样几年不变,你就没有吸引力了。

雅虎旗下著名的照片分享网站 Flickr 在移动、社交上迟滞反应,现在已经成为一道难以愈合的硬伤。社会性书签分享网站 Del.icio.us 也是只眼盯着自己碗里的白饭,看不到别人碗里的肉,界面、功能经常一个季度,甚至半年没变化,这样如何与创业公司那精美的界面、新奇的功能竞争?最终被用户丢弃,落得低价处理的下场。雅虎的工程师们其实并不是做不出这些创新的功能来,只是雅虎不敢去尝试,怕新功能不受用户欢迎,会丢失原来的用户。总是要到了实在没办法维持下去了,才不得已作出改变。

所以这几年,我们基本没听到过雅虎在某个方面的前瞻性、首创性的产品推出。他就像一个被打败的拳王,都不肯出拳了。

三、产品的耐心

雅虎越来越急功近利了,没有了做产品的耐心,一个产品推出后,总想马上就收到成效,获得业绩,而一旦一段时间这个产品没有形成市场规模,就把它判定为失败的产品,或不再继续投入研发,让他逐渐消亡,或立即宣布关闭服务。雅虎董事会被雅虎股东的功利性牵着鼻子走,浮躁的情绪在雅虎整个高层蔓延,往往违背了一个产品从初创到低潮,再到迸发的过程的客观规律。所以,看到雅虎不但推出新产品,但没到半年,又宣判了这个产品的死亡,草草收场。

特别是在社交产品的开发上,尤其明显。从最早的 Yahoo! 360,到 Yahoo! mym,再到 Yahoo! Blog ,直到最后的 Yahoo! Meme ,支持的时间都并不长,有些甚至还没推出,就胎死腹中。特别不能理解的是 Yahoo! Meme ,他其实在东南亚是非常受欢迎的,也关闭了。你看 Google 的 rokut ,他也只在巴西等国受欢迎呀,人家都一直在更新,不断推出新功能。这典型暴露了雅虎对自己产品的信心不足。

四、外来的和尚难念经

雅虎需要怎样的CEO?我们一直在探索,雅虎应该聘用怎样的当家人,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的黯然神伤,到巴茨的电话解雇,再到上任才4个月就因学历门丑闻而被解职的汤普森,他们都没能解决雅虎的问题。

从内心特别抵制了聘请外来的人来担任雅虎CEO,因为他们真正理解雅虎的企业文化,找出雅虎存在的问题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切准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总觉得巴茨的思路其实挺好的,瘦身,砍掉非雅虎核心业务,把雅虎打造成首屈一指的媒体公司。现在的临时CEO莱文索恩,不正是沿用她的发展策略吗?莱文索恩是雅虎多年的高管,他其实很懂雅虎的问题所在,所以新任雅虎董事长也支持让临时CEO转正。

另外,一个公司创业时间久了后,身上往往长些臭脾气,就比较说官僚主义。高高在上,听不进底层的工程师的建议,工程师和领导层之间气管真正有效的沟通,也造成做出来的产品不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这当然也就用的人不多,也注定了产品的迅速死亡。官僚之风之痛也被 Flickr 的不死不活深深地证明了。

其实作为雅虎的董事局,特别要调整好股东的愿望与公司的发展之间的平衡。如何一味地被股东牵着鼻子走,股东的逐利性,很维制定一条适合雅虎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有些股东为了实现投资的获利最大化,巴不得雅虎马上卖掉,他们好套现。

五、收购的公司难以融入雅虎

雅虎常常被称为 web2.0 公司的杀手,意被雅虎收购的公司,最终都难逃死亡的结局,或被关闭,或丧失发展机遇、被再次抛售,没有一个因为被雅虎收购而更好地发展壮大的。

像邮箱应用 Xpooit ,被雅虎收购后,也曾努力融入雅虎邮箱,并推出了一些企业邮箱,但最终还是被雅虎转售了。Xpooit 的创始人也是实在看不下去,加盟雅虎没多久就辞职,另谋生计了。

还有网络书签的鼻祖 Delicious ,收获后一直不能整合到雅虎的服务体系中,在资讯网站上的 Web2.0 特性不足,雅虎成了因收购而收购,花了钱却没能为公司带来好处,经常成为冤大头。另一个常常被人讨伐的,是收购图片共享网站 Flickr 后,错过了多少次转型壮大的机会,逐渐走向没落。而被许多新初企业超越。特别是在移动应用方面,Flickr 的后知后觉让人心痛不已。现在,Flickr 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网站。

罗列一下雅虎收购的公司,几乎是买一个关一个,买一个卖一个,真是成了撒美元的冤大头。

根据近几年雅虎的收益情况,拮据的雅虎不能像 Google 有钱扼杀初创公司,为防止被超越,买下专利、揽入人才,消灭对公司的威胁。只要高兴,随时都可以收下对公司有用的小公司。现在的雅虎,只能瞄准了,适时买入自己确实急需的产品或专利。

在出售阿里股份,成功套现近70亿美元后,人们普通反对用于分红和回购公司股票,认为应该用于收购。特别是在广告和移动应用方面的公司。

这五大方面问题的存在,注定了雅虎在发展的道路上左右摇摆,前倨后恭,蹑手蹑脚,不能轻装上阵,重现辉煌。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4:43:26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