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里我们选了 GF5、NEX-F3 和 Nikon J1 一起来比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规格吧!
Canon EOS M ![]() |
Panasonic GF5 ![]() |
Sony NEX-F3 ![]() |
Nikon J1 ![]() |
像素 | 18MP | 12.1MP | 16.1MP | 10.1MP |
感光元件系统 | EF-M | Micro 4/3 | APS-C | Nikon 1 (1") |
影像引擎 | DIGIC V | Venus Engine FHD | Bionz | EXPEED 3 |
对焦区 | 不明 (650D 是 9 点) | 23 | 25 | 41 |
对焦模式 | 复合对比/相位 AF | 对比 AF | 对比 AF | 复合对比/相位 AF |
快门 | 1/4000 - 30 秒 | 1/4000 - 60 秒 | 1/4000 -30 秒 | 1/16000 - 30 秒 |
连拍 | 4.3fps | 2、3 或 4 fps | 2.5 或 5.5fps | 电子:10、30、60fps 标准:5fps |
LCD | 3 寸、104 万点、触控 | 3 寸、92 万点、触控 | 3 寸、92 万点 | 3 寸、46 万点 |
ISO | 100-12800 | 160-12800 | 200-16000 | 100-3200 |
录影 | 最大 1080/30p MPEG-4 / H.264 |
最大 1080/60i AVCHD | 最大
1080/60i MPEG-4、AVCHD |
最大 1080/60i MPEG-4 / H.264 |
麦克风 | 双声道 | 双声道 | 双声道 | 双声道 |
闪灯 | 标准外接 | 内建 (GN:6.3) | 内建 (GN:6) | 内建 (GN:5) |
记忆卡支持 | SD、SDHC、SDXC | SD、SDHC、SDXC | SD、SDHC、SDXC、MS Pro Duo / Pro-HG Duo | SD、SDHC、SDXC |
尺寸 | 109 x 66 x 32mm | 108 x 67 x 37mm | 117 x 67 x 42mm | 112 x 61 x 30mm |
重量(无电池、无镜头) | 298g(含电池) | 267g(含電池) | 225g | 277g |
如同前面说过的,就规格上 EOS M 是一点也不含糊的,因为几乎每一样都是都是从 650D 那边继承过来,自然在纸面上看起来和 650D 并没啥两样。如果撇开镜头的因素(EF-M 镜头的表现还有待评测)不论的话,透过接镜转接的 EOS M,应该要有和 650D 类似的表现才对,这对其他竞争对手来说无疑是个相当大的压力。同时由于 Canon 选择了 APS-C 做为感光器尺寸,有意拿这台当备用机的 Canon DSLR 使用者也能对它的裁切比例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不会像 Nikon 1 那样跳得那么大。
Canon 最大的直接对手将是 NEX 系列,毕竟两者都是 APS-C 的感光器,不论是镜头还是画质,都很有比较的空间。单就规格表来看,似乎是 EOS M 略胜一筹,在像素数、屏幕点数和触控操作这三方面占优,但另一边,EOS M 也是比一比中唯一一台没有内建闪光灯的机种,在这个人人都在加闪光灯(Sony 也是到了 F3 才加的)的时候,EOS M 选择给一个标准的热靴,就不知道能不能让买家们满足了。
最后,看起来 EOS M 反而在各方面和 GF5 最相像,但 GF5 却有个决定性的优势 -- 镜头。虽然 Canon 有大批 EF 镜头群在背后撑腰,但先不说有转接的麻烦,大部份的镜头都大到让整个组合小不起来。或许只有拿 EOS M 当备用机的人才会有这样的需求吧!反之,Panasonic(和 Olympus)在 m4/3 这块耕耘已久,Panny 最近的 14-42X 和 45-175X、45-150 更是令人惊艳的微型化之作。Canon 目前只有两颗 EF-M 的镜头,要在镜头群方面和 m4/3 家族比拼,似乎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文/enga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