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2:22:39
《电脑报》:产品,还是营销?
发布日期:2012-08-06 15:20:08  稿源:

自从用了多年的诺基亚3230被人偷掉,HTC的838(当时还叫多普达)成了我使用的第一个触屏智能手机。从那之后,到Android再到Windows Phone,我对用过的HTC手机都抱有非常的好感。原因简单:做工趁手,屏幕惹人,价格不贵,自然让人喜欢。随后几年,HTC的确也在资本市场印证了他的成功,在2011年一片哀号的资本市场中,市值竟然超过诺基亚达到330亿美金。

但风云突变,随着市值达到顶峰,连续大踏步的利润下跌随之而来,而HTC自身的重要缺失,也早已意味着这个“失”的到来。

HTC的不足就在于,他们始终不能通过战略层面的营销赋予产品一种内在的理念。

什 么是成功的产品?成功的产品是一个好的产品加一段诱人的故事,好的产品难做,好的故事更难讲。很多公司可以生产苹果式的产品,包括中国的山寨厂,但能给那 些产品讲故事的却只有乔布斯。如果没有乔布斯,做的最好苹果也很可能是另一个惠普或戴尔。所以,一个从内至外,从过去到未来的持续性的理念对于一款产品来 说乃是成功的关键。

来看黑莓,作为一个日薄西山的品牌,已经一段时间失去市场的主导。但黑莓从巅峰到低谷仅仅是因为产品和技术的不合时宜, 即便如此,黑莓仍然把握着80%以上的商用市场和一大部分追随者。为什么?这正是因为黑莓从诞生起,就给自己从理念,到逻辑,从应用到硬件都贯穿了一个商 用二字,这两个字是如此的深入,以至于只要这两个字不过时好像黑莓就永远会有人买一样。

另一个例子是三星,从始至终“娱乐”这个词便没有脱 离过他的产品和广告,无论是Galaxy III还是那个屏幕硕大的Galaxy Note,我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强劲的性能和好玩儿的应用。如果另外要提一提,那就是介乎于诺基亚和苹果的产品线设计,机海战术既能够保证对市场覆盖的广 度,严肃清晰的高端产品线又可以和苹果一争高下。

回到HTC我们却一直不能看到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理念。去年HTC大手笔收购Beats专 业耳机厂商,貌似想借赠送顶级耳机的机会将自己定位到专业娱乐或影音角色,但这个过窄的定位和并不能引起广泛消费共鸣的赠送却最终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营销 的不足直接导致美国消费者在新奇过后迅速失去了对HTC品牌和产品的粘合度。我们为什么要买HTC?他能干什么?为什么不买三星?如果HTC不能讲出自己 的故事,理性的美国消费者更不会自己去讲。2012年第一财季便下滑了35%,HTC的CEO坐不住了,公司更快的讲很多前沿性的技术储备投入市 场,“Beats耳机”、“第一台720P手机”、“多天线系统”等等虽然天花乱坠但却丝毫没有起到作用反而在第二财季将下滑扩大到50%。如果我们将维 度缩小,HTC太过于战术营销的使用而丝毫没有考虑长远的战略营销。

好在似乎HTC也在改变,新的产品线已经划为三个型号一个系列,从内到外,崭新设计的One系列已经从产品的设计时便考虑到整体营销的因素。虽然不知道最终结果,但这个精心准备的产品却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边走边看@蒋一心

IMG_0505.JPG
这个4月 份就出现在纽约大学书店的中心,如今正式启用的这个大设备其实是一个自己制作图书的印刷机,它不但可以制作软皮书,更可以打印出精美的硬皮本。美国的图书 特别是教科书经常都要上百美金,而购买电子版自行打印便成为学生们省钱的一大方式。当然,你也可以打打自己的日记啊,感想或者是随笔?给自己也出本书

猛犸专栏

信念与荣耀——黑客们的故事(连载二)

从 那一场“黑客招聘会”说起2012年7月末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全球黑客大会,已经是这系列会议的第二十一次。除了惯常的Bug发表、技术展示之外,最近几 年的黑客大会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像招聘会。IT业巨头们每年都会从黑客大会上招募些安全专家,维护自己企业的利益。苹果公司在这次全球黑客大会上招募了 Comex——世界上最受欢迎的iPhone一键式越狱JaibreakMe的作者。此人显然已经被苹果关注了许久,苹果甚至曾经为他一个人发布过iOS 操作系统更新。对于致力于建立硬件、软件、社区、开发者、消费者一体化生态体系的苹果来说,Comex这类黑客的存在是个威胁,与其放在外面“野生”,还 不如设法“家养”。


Unix之父,肯和丹尼斯

老派黑客更像模范员工

也许是宣传导向的缘故,今天人们关注的大多数黑客都是“野生”的,更关注于他们带来的破坏,而非他们在技术上带来的突破。如果时间倒回去50年,则是一幅完全不一样的场景。那时的黑客们,更像是为了兴趣而自愿留下来加班的模范员工,他们也完全不会在自己家里工作。

当然,那时候的计算机远非个人能够负担得起。对计算机技术有兴趣的话,不得不投入某个学术机构或者巨型企业才行。比如说GE、或者贝尔实验室。

被 黑客们亲昵地叫做“肯”的肯尼斯·雷恩·汤普逊,就是这些老派黑客中的一个。他出生于1943年的前婴儿潮时期,22岁大学毕业,一年后拿到了硕士学位 ——两个学位都是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气工程与计算科学专业。随后他就进入了贝尔实验室,开始参与Multics的开发。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在工作。利用使用这些大型计算机的机会,他写了个叫做“星际旅行”的游戏,和同事丹尼斯·里奇在办公室里玩得不亦乐乎。所以当贝尔实验室在1969年退出Multics项目的时候,他和丹尼斯都有点失落。

不 过很快,他们找到了一台闲置的PDP-7机器。这台机器算是当时的低端机,只卖七万两千美元,所以贝尔实验室也不太重视它。幸好如此。肯重写了星际旅行程 序,为了让这个游戏能够在PDP-7上运行,他基于Multics开发了新的操作系统,而为了这种操作系统,甚至还开发了一种新的编程语言“B语言”。

没得到应有尊重的Unix之父

为 了游戏而写的操作系统当然不算精良,肯和丹尼斯自己也知道这一点——这个操作系统只能支持两名用户。出于某种带有怪异幽默感的自嘲,他们把自己的操作系统 叫做“Unitics”——单路信息计算系统,和名为“多路信息计算机系统”的Multics呼应。处于发音原因,Unitics慢慢变成了大家都认可的 Unix。

但是黑客的特质让他们并没有止步在这里。玩够了游戏之后,他们的兴趣开始转移到操作系统本身上来。为了提升操作系统的性能,他们重新设计了编程语言,发明了至今为止依然是最受欢迎编程语言的C语言,并且用C语言重写了Unix。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事。

对未知的探索永无止境。很快,Unix在肯和丹尼斯的带领下,就成了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他们把它迁移到PDP-11/20上,添加了文字处理程序和文本编辑器(肯开发的ed文本编辑器至今为止依然在Unix上),甚至还有电子文档发布程序。

在 之后的二十多年中,Unix成为最重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持着那些庞大机器的运行。在互联网的雏形初现后,它开始转型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其地位一度无法 撼动。当年微软公司曾试图以Windows NT攻入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获得如同Windows 95、Windows98在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上的辉煌。NT的确辉煌了一阵,直到被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开发出的Linux阻击为止。

肯和丹尼斯几乎一手改变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方向。因为这些贡献,他们获得了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图灵奖,以及美国国会设立、总统颁发的国家技术奖章。

2000年,肯从贝尔实验室退休,离开这个他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他成了一名飞行员,后来加入了Google。而身体状况不大好的丹尼斯,在2011年10月12日被发现于自己独居的家中逝世,享年70岁。

在 那之前一周,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刚刚去世。与乔布斯去世后引发的媒体狂潮不同,丹尼斯的死讯只如在池塘里扔进一粒小石子。虽然世界上无数人都在享用 他的智力结晶——Unix和C语言以及它们的衍生品几乎构成了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基本骨架——但是他默默离去的消息,远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

下期预告:上世纪70年代,年轻人的天下。有个家伙发现薯片里附送的哨子能用来免费打长途电话,于是他就坐了几年牢。等他被放出来之后,苹果公司招募了他。

本文出自2012-08-06出版的《电脑报》第31期 新闻评论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2:22:39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