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变形
如果把iPad计入PC,苹果的PC出货量是全球第一,而传统PC业则正在没落。PC厂商自然要想办法争夺平板电脑的份额。win8为超极本变身为平板提供了系统支持,因为win8提供了传统PC界面和更适合触摸操作的界面,超极本变形后只需切换界面即可用作平板。
变形形式介绍
1、分拆式,最早出现在华硕变形平板上,最初是为安卓平板配备键盘底座,含电池的底座也可以提高续航时间。
2、双屏式,华硕太极本,严格来说并没有变形,只是在A面配备了触摸屏而已
3、滑盖式,东芝U920t和索尼Duo 11采用此种形式,滑轨控制屏幕
4、翻转式,联想的Yoga,屏幕可360度翻转从而变形平板
5、旋转式,这种形式很早就出现了,最初是用在微软提出的Tablet PC上,屏幕可沿中心纵轴旋转180度
6、横旋转,戴尔展出的产品采用过这种形式,屏幕周围是框架,沿屏幕横轴旋转
变形形式的优缺点分析
2-6这几种形式,屏幕和底座都没有分离,此类设计的优势在于,布局仍然是传统笔记本布局,只需要把重点放在屏幕和底座的机构设计上。由于采用传统设计容易解决散热和续航问题,因此可以配置性能更高的硬件,和传统笔记本在性能和系统方面没区别。
非分离式的缺点:由于不和底座分离,重量自然不轻,即使是11.6英寸的型号,重量也在1千克以上,而主流10英寸平板则在600-700克之间;屏幕 大小不适合平板,11.6英寸是非分离式最小的尺寸,12和13英寸的机型也有不少,而在平板形态下,屏幕过大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疲劳;厚度在20mm级 别,握在手中过于充实;价格相对传统形式的超极本贵。
分 离式和非分离式的优劣基本相反,平板其实只有屏幕部分,因此重量和体积都和普通平板接近。10英寸和11.6英寸产品较为常见,在便携性和屏幕大小方面都 合适。但是缺点也很明显,x86架构的CPU功耗和发热较大,即使是低电压的IVB处理器,也需要主动散热来保证其稳定,更低功耗的Atom虽然可以采用 被动散热,但是这两种级别的CPU在平板电脑上的发热会影响用户体验。另外,电池续航时间短,由于搭配全功能的win8,Atom的流畅度较差,低电压 core的平板便携性还是不及目前的平板。
未来发展
并不是所有厂商都为自己的win8超极本选择变形的方式,ACER主打的S7就是传统的笔记本形态,笔者也认为在大于11.6英寸的笔记本上添加变形功 能并不实用,真正用做平板的时间很少,增加的成本并没有带来相应的体验提升。小屏幕的超极本则比较适合变形,而在现有的变形方式中,非分离式的变形恐怕也 只是吸引一下眼球而已,分拆式的设计才更符合平板电脑轻薄便携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