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来看看闪存存储数据的原理。
作为一个永久性的存储设备,闪存是由一个一个晶体管构成的,每一个晶体管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充电,一种是放电,分别代表1和0,从而产生二进制的数据。
一 个晶体管由栅极、漏极和源极组成,从下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的更直观一些。栅极与硅衬底之间有二氧化硅绝缘层,用来保护浮置栅极中的电荷不会泄漏。 NAND型闪存的擦和写均是基于隧道效应,电流穿过浮置栅极与硅基层之间的绝缘层,对浮置栅极进行充电或放电。充电之后,系统就标记为“0”,放电之后就 标记为“1”。
然而,将这些电子保持固定在栅极中是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根据E=mc2,也就是有一些质量被维持在栅极中,尽管这些质量微乎其微。
这 里引用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计算机科学教授约翰·库比亚特维兹(John D. Kubiatowicz)的数据,虽然我感觉这个数据瞎扯的成分居多,如果一个4GB的闪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之间,其大约有1.7乘以10的负5次方焦 耳的能量差,换算成质量,大约是10的负18次方克这个级别,这已经是人类的秤所无法称出的水平了。
那么我们再来钻牛角尖一点。如果你们手机存满的数据,那么你一定要用这个手机,用手机就要摸它,摸会造成两个后果,其一是手机外壳被磨损,当然这个磨损是原子级别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手上的物质粘到手机上,同样可能也是分子、原子级别的。
因此,综合这多的因素,在一个装满的APP的手机上,手机重量是比一个新的更重了还是更轻了,完全是一个随机量,这个随机量取决于你的人品……
看来这里,你是不是很想揍楼主,好的,稍安勿躁,请用科学分析的观点去看待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