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脑装满整个房间,耗电量达数千兆瓦开始,人类就不断想象一种能戴在手腕上的微型电脑。美国IT网站PCWorld今天撰文,对近几十年来的智能手表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最早的机械式智能手表甚至可以追溯到1941年。
1940年代,首款计算器手表问世。听众的Mimo Loga已在表盘外圈设计了可以转动的对数表,使用方法就像是一个计算尺。佩戴这种手表的人可以随时进行简单的计算。虽然没有任何电子元件,却是首款能够计算的手表,但并不是最后一款。
智能手表另一个重要里程碑就是1972年推出的全世界首款电子表——汉密尔顿Pulsar。只要按一下按钮,这款手表就会以红色的数字在原始的LED屏幕上显示时间。3年后,汉密尔顿推出了全球首款电子计算器手表——Time Computer/Calculator。
1982年,多家手表厂商都推出了可以存储信息的原型手表。1983年,精工推出首款量产的资料库手表——D409系列。作为一款电子记事簿,早期的D409最多可以存储112个字符作为备忘录。用户可以通过一支触控笔在底部的液晶触摸屏上输入文字。
D409推出同时,精工还发布了Data 2000,可通过外置键盘将笔记输入到手表中。次年,精工又推出了UC-2000,也可选配键盘/打印机电脑单元,以便将手表作为显示器。与键盘相连时,可以输入文字并运行BASIC语言,或从ROM卡中加载程序显示在手表显示器上。
1985年,爱普生推出了可能是全球首款独立的计算机手表——基于Zilog Z80的RC-20。可以通过ROM配件向RC-20中加载不同的程序,然后在手表的点阵液晶屏上加载,而无需任何外设的辅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款手表已经可以运行应用。
天美时Data Link 150是首款支持电脑与手表间无线数据传输的资料库手表,可直接将PC中的日程安排和闹铃时间通过光学传感器传输到手表中。只需将手表对准PC显示器,PC中的特殊软件便可让屏幕以独特的形态闪烁,将数据传输到手表中。不过,该手表不能运行程序。
在爱普生RC-20发布后,大概过了10年时间,腕式电脑的理念才得到了大幅推进。1998年,精工在日本推出了Ruputer腕式电脑,16位3.6MHz CPU、128KB RAM和2MB存储空间,可加载任何针对该平台编写的程序。
IBM在2000年极大地推进了智能手表的研究,该公司当时推出的Linux Watch(左)是首款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搭载8MB RAM和8MB闪存。次年,IBM与西铁城合作推出了WatchPad 1.5原型产品,也搭载Linux系统,但采用74MHz ARM CPU。
这款古怪的手表仅在2001年短暂亮相。底座通过串口与PC相连,可从网站抓取128KB文本阅读。不过,它的屏幕只能显示两行文字。Web-@nywhere的创造者,香港World Network有限公司主要通过邮购方式推广这款产品,这也足以解释它鲜为人知的原因。
时尚手表制造商Fossil也于2002年进军智能手表市场,并推出了FX2001 Wrist PDA。与后来的Fossil Wrist PDA不同,FX2001主要作为Palm OS PDA产品的附属品,可通过红外线传输日程信息。无法运行用户自主加载的应用。
天美时2003年大幅升级了Data Link系列产品,允许用户向Ironman Data Link USB手表中加载不同的应用,或称之为WristApp。这些应用随后可以显示在手表的点阵液晶屏上。该公司放弃了光学传输方式,转而使用USB线缆。天美时还在网站上提供多款不同的WristApp,包括游戏和健身应用。
2000年代初,微软通过智能个人物体技术(SPOT)涉足了智能手表行业,首款设备是能通过MSN Direct订阅服务接收无线新闻和天气信息的智能手表,可通过某些大城市的FM无线电频段传输信息。图片左边是颂拓n3,右边是Fossil Abacus AU4000。
就在第一代Wrist PDA发布的同一年(2002年),Fossil宣布了一款更复杂的腕式电脑,可运行Palm OS操作系统。它可以运行所有Palm应用,非常灵活。但生产问题导致实际的发布时间推迟到2005年初,而这款FX2008手表获得的评价也不尽如人意。
Fossil开发的首款智能手表是作为PDA的配件使用,而西铁城的首款智能手表则通过蓝牙获取手机的各种数据。该公司凭借i:Virt W700进军了这个市场,并于2007年在日本上市。西铁城之后的3年还在继续改善蓝牙智能手表,但没有一款产品在美国市场产生太大影响。
奇怪的是,现代智能手表时代的开端并非某款智能手表的发布,而是2010年推出的第六代iPod Nano。就在该产品上市后,iPod配件制造商Griffin Technologies便发布了最新的Slap保护套,可以直接将Nano戴在手腕上。
2010年,索尼爱立信推出LiveView,这是一款OLED腕式显示器,可通过蓝牙显示Android智能手机中的内容。两年后,索尼对产品进行了调整,推出SmartWatch,但功能几乎完全一样。虽然均未获得成功,但却标志着大型电子厂商也开始着眼智能手表市场了。
众筹平台走出的这款手表,采用电子墨水技术,可通过蓝牙与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机实现无缝整合,还能运行定制应用。Pebble融资目标是10万美元,实际却超过100万美元。Pebble热潮及iWatch传言轮番轰炸,智能手表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以下为文章全文:
智能手表
没有几个科技预言的命运像《至尊神探》里的迪克·特雷西(Dick Tracy)的那块手表那么坎坷。自从这位犯罪终结者在1946年首次戴上他的收发两用无线电设备后,各大企业已经投入了巨资,生产了各种各样的腕式电脑,但却均未获得消费者认可。
先 是卡西欧在1970年代推出的计算器手表,再是精工在1980年代发布的迷你键盘手表。微软也在十年前推出了一款上网手表。但这些模仿科幻小说制作出来的 产品,却都没有引起公众的兴趣。虽然索尼仍在销售一款129美元的SmartWatch,能够发送电子邮件和Twitter消息,还能播放音乐,但销量却 并不大。
这一次,轮到苹果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组建了一个大约100人的团队从事智能手表的开发,并有望于今年秋天推 出。除了看时间外,这款手表还有可能充当iPhone配件,方便用户不用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即可接打电话或查看地图。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信息显示,苹果自 2001年以来已经申请了至少79项包含“手腕”(wrist)这个词的专利,其中一项还配有柔性屏幕,并由动能装置供电。
超高毛利
彭 博社旗下研究机构彭博研究(Bloomberg Research)分析师阿南德·斯里尼瓦桑(Anand Srinivasan)表示,苹果此举绝不只是傲慢使然。倘若苹果真能说服大众消费者将iWatch作为传统手表的替代品,就将在这个毛利率高达60%的 行业获得不俗进展。这一毛利率是电视机的4倍,甚至可以与苹果最赚钱的iPhone业务媲美。
Oracle Investment Research首席投资策略师劳伦斯·巴尔特(Laurence Balter)表示,iWatch有望实现与iPhone类似的毛利率,即50%,并有可能在6个月内卖出5000万块。耐克前全球创意总监斯科特·威尔 森(Scott Wilson)表示,一块125美元的运动手表的材料成本可能不到50美元。
花旗集团分析师奥利弗·陈(Oliver Chen)则预计,整个手表行业今年的销售额有望超过600亿美元,“这可能为苹果创造60亿美元的机会。”他认为,苹果的关键是设计出“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产品。”
竞争对手
苹果此前就曾经在其他企业失败的市场取得过成功。iPod诞生前就有数字音乐播放器,iPhone之前早就有智能手机,而iPad之前也已经出现了平板电脑。不过,苹果并非唯一一家觊觎可穿戴计算市场的公司。
总 部位于帕罗奥尔托的创业公司Pebble Technology将推出一款150美元的智能手表,目前已经收到数万份订单。这款智能手表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智能手机相连,从而显示来电,或是预览电 子邮件和短信。Pebble Technology的手表可以兼容苹果和谷歌的平台。创业公司Martian Watches和Meta Watch也在出售类似的产品,而另一家创业公司Smartfitty同样计划推出一款智能手表。
传统手表制造商似乎对自主开发智能手表兴趣不大。Fossil CEO考斯塔·卡特索迪斯(Kosta Kartsotis)在上月的电话会议上称,虽然该公司曾经考虑生产智能手表,但最终认为,真正赚钱的还是传统手表。
提振股价
苹 果可能借此提振股价。自从去年9月触顶以来,由于iPhone销售势头放缓,加之来自三星等对手的竞争加剧,导致该股下跌逾三分之一,目前在425美元左 右。由于苹果首席设计师乔尼·艾维(Jony Ive)非常喜欢奢侈手表,因此开发智能手表似乎是他一直以来的一大夙愿。威尔森表示,早在2005年左右,艾维就派他的团队前往手表工厂参观,并让威尔 森送给他一整盒耐克运动手表。
艾维尚未对此置评。
目前还不清楚,苹果能否说服其他人与艾维为同样的梦想奋斗,尤其是当他设计的手表只是一款配件、仍要借助手机来完成很多功能时——例如打电话或发Twitter消息。
不过,美国市场研究公司NPD Group分析师马歇尔·科翰(Marshal Cohen)表示,如果有哪家公司能够完成这一目标,那肯定是苹果。“他们的确有机会让所有的手机用户再买一块手表。”科翰说。(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