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章全文:
短暂邂逅
上周,我窥见了未来。
其实,我是试戴了谷歌眼镜,也就是那款传说中能当电脑用的眼镜,可以直接通过镜片看到电子邮件,还可以直接以人眼的视角拍摄视频。
经过了一番折腾后,我终于适应了这款设备,享受了一会儿它所提供的服务。于是,我感到受到以前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能看到的情景。很多东西都令我惊讶万分,但最其妙的还是它的显示方式——通过浮在视野之上的一个发光的透明方块来展示地图、照片和简单的信息。
可惜,时间过得太快了,我只能赶紧把这个高科技宝贝还给一位谷歌员工。我的沮丧之情难以言表,毕竟,要再次与它亲密接触恐怕还要等上很久。
这 是因为谷歌眼镜目前的售价高达1500美元,而且主要销售对象是开发者,以及有兴趣了解如何为其开发应用的人。谷歌表示,等到它今年晚些时候面向普通用户 发售时,价格可能会低一些,但不会便宜太多。谷歌并不准备与运营商合作,因此恐怕不会获得补贴,表明谷歌不准备立刻开拓大众市场。
引发思考
当然,美国市场研究公司Altimeter Group分析师苏珊·艾特灵格(Susan Etlinger)表示,这种定价背后还是有着非常现实的考量。“新技术发布之初总是很贵,毕竟要考虑初期的研发成本。”她说,“这一点与药品相同。”
在我与谷歌眼镜的短暂邂逅中,它并未证明自己的成功机会究竟有多大。这款设备并不总能发挥作用,而且有很多人预测,等到在主流消费市场推出后,它有可能遭遇惨败。但这仍是一款意义重大的产品,因为它彻底打破了我们对于普适计算、网络搜索以及数据和隐私所有权的认识。
穿 戴式电脑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至于究竟是整合在眼镜中还是手表上,则是另外一回事。但谷歌眼镜的佩戴体验却引发了我的一连串疑问,不仅涉及新技术的未来, 还包括究竟哪些人可以率先使用这些技术——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主题更为宏大的争论,主要焦点集中在贯穿在整个互联网上的特权意识。
至少,谷歌眼镜的推出塑造了我们对人机交互的全新认识,而且由于它能够悄无声息地拍摄照片和视频,所以也将引发我们对隐私和公共政策的思考。
本质不公
倘若只有那些参与其中的人可以享受到这一切,而买不起的人只能望洋兴叹,那势必成为这项技术的耻辱。
事 实上,这种只瞄准1%受众的技术,或者只瞄准富人的技术,并非谷歌眼镜的专利。例如,Facebook就在测试一项功能,允许人们花钱将信息发送给尚未与 之成为“好友”的其他Facebook用户。还有app.net,这款与Twitter类似的服务承诺提供高品质的信息流,但前提是要每月至少支付5美元 的费用。
有些分析师说,未来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隐私,只属于买得起反黑客软件和其他保障服务的人。这将有悖于社交媒体的初衷,这类媒介崛起时承诺打造一个乌托邦,无论身处何地、财富多寡、阶层高低,都将为人们赋予平等的使用权。
“以前,早期使用者与有钱人并非同一群体。”创业者安尼尔·达什(Anil Dash)说,他早在去年就曾经关注过类似的问题,并且专门撰文探讨过此事。
“忽视包容性所带来的价值,无异于建造一个封闭的社区。”达什当时写道,“即使非特权阶层今后也有望参与其中,我们仍然在创造一个本质就不公平的市场。”
他 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有趣的转折点:当今的计算成本已经降到了是史无前例的水平,Facebook和Twitter为人们提供了免费而且障碍较低的平台,只 需点几下按钮即可与成百上千的人取得联系。很多公司都试图从中赚取利润,这完全可以理解。可是,是否应当以让多数人都无法使用最好、最安全的技术为代价?
早已有之
这种现象早已有之。当iPhone诞生时,它的起价高达600美元,我买不起。等到我通过加班加点赚到了足够的钱时,第二代和第三代iPhone已经发布了。
这款设备无疑改变了我的生活。有了它,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甚至在报道科技新闻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优势。能够较早地使用这项技术无疑可以带来好处,这一点也曾在其他新服务中体现出来,例如较早使用YouTube的播客和较早参与App Store的应用开发者。
现在,谷歌眼镜的售价同样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但谷歌风投总经理比尔·玛瑞斯(Bill Maris)表示,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他同时也参与了一只名为Glass Collective的风险投资基金,专门为智能眼镜的应用开发者提供资金。
“新技术总有一个发展曲线,现在不是终点。”他说。换句话说,如果谷歌眼镜足够好,能吸引足够的人购买,成本就将大幅下降。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如果它没用,自然会被淘汰。这是市场规律。”他说,“从推出到广泛销售的时间差正在缩短。”
他指出,多数智能手机都已降价。但从很多方面来看,最便宜的设备并不是最新、最快的设备。背后的含义是:这种廉价的技术只是为穷人准备的“够用”的技术。这本身就令人十分困扰。
天使投资公司SV Angel管理合伙人大卫·李(David Lee)怀疑,由于将时尚眼镜与电脑整合在一起的想法过于激进,消费者恐怕不会很快拥抱这一理念。
“除非你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否则用户行为的改变都需要从头开始。”他说。
无论下一轮重大创新源自何处,我都希望价格能更加合理。否则,未来或许会越来越像是另外一部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