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4:50:46
什么是最佳握感?智能手机设计的秘密
发布日期:2014-04-07 08:00:06  稿源:煮机网


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大,把持智能手机的手感成了问题,这也成了一些厂家炒作的卖点,最出名的要数魅族黄章的「螺旋测微手」和「0.07mm」。 不过实际把持的手感,MX3 确实很不错,而真正做到手感不错的智能手机并没有多少。被神化的 iPhone4,其实也是边框割手的失败设计,那么手感的秘密在哪呢?

f812291e86e5d515984dc44cf9d41ac3_w_680_h

智能手机带来的问题

刨除 90 年代早期的「大哥大」砖头,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手机的把持并不是问题。传统上,大部分手机设计会控制在 50mm 以内的宽度,而且手机从一出现就考虑到了把持的问题,后盖都做了圆滑处理,把持并不是问题。

早期手机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曲线

6a21bd02b3d17059c61bcb2eeb48b8cd_mw_680_

至于一些特别宽大的智能手机,往往也没有单手操作或者把持的要求,因为当时的大屏智能手机是用手写的,本来就不单手操作,而是一手把持,一手用手写笔。

多普达 699 就是手写笔操作的典型

32b9e74c8f60958158eba8d1fa372971_mw_680_

大屏幕和单手把持、操控手感的矛盾是 iPhone 以后的事情,iPhone 采用电容屏不需要触摸笔,需要手指操作,同时智能手机又需要大屏幕,虽然 iPhone 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了 3.5 寸屏幕,但是 Android 手机很快就有了 4.3 寸、4.5 寸、5 寸,而现在国际品牌发展到 5.2 寸,国内发展到 5.5 寸,至于不考虑单手把持的大屏手机,则 6 寸、7 寸都有。

这个时候,把持感就成了问题。

薄一点,再薄一点;窄一点,再窄一点

大屏触摸和把持的矛盾自从 iPhone 一代就有了,人们先用减低厚度来解决,iPhone 一代厚度是 12mm 左右,iPhone 第一代被广为诟病的内置不可更换电池,实际上也是为降低厚度努力的一种。

在 iPhone 之前,14mm 就被认为是比较薄的手机了,智能手机更是 20mm 甚至 25mm 的大块头。iPhone 用功能机的身材实现了智能机的功能。

iPhone 一代把宽度控制在 58mm 左右,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总体的把持感到 3GS 都是非常不错的(iPhone 4之后另说)。

之后随着屏幕越来越大,屏幕宽度也就越来越宽,为了保持把持手感,厚度就越来越薄。

从 12mm 到 10mm 以内,再到 7mm 以内,现在已经做到 5.55mm 了。

除了厚度,人们还注意到了窄边框的问题,过去,5mm 被认为的边框的极限了。而随着屏幕的扩大,采用非标准屏幕比例的魅族最早注意到了这一点。从 5mm 到 3.5mm,之后屏幕厂商、手机厂商都努力缩减边框,逐渐进入了 3mm 以内,随着下一代屏幕的应用,进入 2mm 也是可能的。这就在增加屏幕面积的同时控制了手机的宽度。

67ad4113ae200c56e74d7177b37d9469_mw_680_019fa4fdf1c04cf73ba25aa2223769cd_mw_680_

对比不同时期的两部手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边框的差异。

手感的曲线

虽然在厚度和边框宽度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很多智能手机的手感依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后盖曲线处理造成的,而 iPhone 4 带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de535e267c10a7c88f2ed4283e8484da_mw_680_

这是 iPhone 4 的顶部视图,我们看到 iPhone4 因为使用前后玻璃,在边缘处几乎没有什么圆滑处理,而且有明显的阶梯形状,这让 iPhone 4 在把持的时候会割手。

即使是 3.5 寸的屏幕很小,手机宽度控制在 58mm,然而操作时候依然会割手,除非带手机套。iPhone 4 虽然是外观设计的经典,但是在手感上其实是失败的,更糟的是 iPhone 的这种糟糕手感的设计延续到了 4S、5 和 5S 上。

0ec29ebfebc8170bf981e16247ca1298_mw_680_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黄老板「螺旋测微手」测出来的 MX3,其实 MX3 宽度已经非常宽了,远远超过 iPhone4 的 58mm,厚度也挺厚,但是手感确非常不错,秘密就在后盖的曲线上。

魅族 MX3 在左右做了一个相当长的圆弧,然后到前面板又做了一个内收,这个曲线符合人类手掌把持的人体工学,感觉比较舒服。

但是 MX3 为了显示档次用了一个金属边框,在交界处会刻意滑动手指有些小割手,不过瑕不掩瑜,MX3 对手感的设计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这种设计有一个缺陷是电池的宽度,因为两边做了大圆弧设计,而电池一般不是异形的(异形电池成本较高),而是一个长方体,这样电池的宽度就小,容量也受到限制,而 MX3 是不能换电池的。

8ff3fdef6f5144f50eb2a83cd34baa5d_mw_680_

类似的设计还有 HTC M8,M8 的两侧圆弧比魅族稍小,电池牺牲少一点,这款手机的手感也是相当棒的。但是HTC和魅族同样有电池体积被限制的缺憾,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

成功和不成功的设计

大曲线虽然手感好,但是会浪费空间,限制电池体积。直线留给电池的空间比较大,但是会割手。大多数厂商都是在这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但是有比较成功的,也有不太成功的。

177da57035b03c2eb2cbe9b872348d15_mw_680_

Nubia 这两天因为第一夫人大出了一把风头,其实它的的第一款产品 Z5 就设计的相当讲究。

这款用了一种小圆弧大内收设计,下宽上窄,没有像魅族那样牺牲过多的电池容量,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手感,虽然也有金属边框,但是下宽上窄的设计让你没有滑动割手的机会。这个设计在把持和空间之间找到的平衡是不错的,但是会稍微加宽手机的宽度。

e046cbb371a979a6893456eee7f00703_mw_680_

我本来打算在这个设计上用小米 3 做例子,但是考虑了一下还是用原版诺基亚 N9子,因为诺基亚后来的 800、900、920 都是在 N9 的设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米 3 学习的诺基亚模板其实最早的产品是 N9。

诺基亚的半圆弧也是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同样有不错的手感,不过这种设计有一个小缺陷是半圆弧会加宽手机的宽度,不如先圆弧后内收来的窄。所以小米 3 的屏幕不大,宽度不小。

2ead807305f1256d739e30b5c14e12c0_mw_680_

联想 K900 其实也是一种讨巧的设计,它是在直线的基础上简单在底面和边框接触的地方做了一个小圆弧,避免割手,而上面基本没有做内收。这种设计可以把内部空间留到最大。因为没有内收,这种设计的手感会稍微逊色一点,不过也算是成功的方案之一。

下面我们要看两个做了努力但是不太得法的例子。

7c9966afcc510cf5a40621d1d92bdaf1_mw_680_

这款手机在设计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注意到了后盖曲线的问题,在厚度上做了相当大的牺牲来贴合手掌曲线,内部空间也做了牺牲,但是这个设计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下面上面和边框的过渡没有做圆滑处理,一个是边框没有内收。

这样的结果是,虽然做了后盖手掌曲线的贴合,浪费了空间,牺牲了厚度,但是边框依然割手,而且是下边框和上边框割两次,对大屏幕手机尤其如此。其实只要简单的改动做一个圆滑处理,手感就能上一个档次。

e355ad06c5a89f911fbb0aff2de52435_mw_680_

无独有偶,这款手机的后盖弧线已经达到魅族的水平了,牺牲了足够多的空间。因为它是可更换电池的,所以牺牲电池容量问题不是很大。

但是在做了这么大牺牲后,它偏偏没有做后盖与边框的圆滑处理,造成把持感下降,而这恰恰也是一款大屏产品,问题就更严重一些,跨屏幕较远操作时也会割手。

完美的方案

就单纯的手感而言,魅族的大圆弧,加上 Nubia 的下宽上窄的内收是最理想的。但是这种方案会降低电池空间,也会增加一点宽度。

2d13d901966a8eaa7f9c943eba6a540b_mw_680_

而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电池容量受限,做成可更换电池不就行了?即使容量只做到 2000mah,用户带两块电池增加不了什么负担,高强度应用一天也足够了。比带着移动电源打吊瓶方便的多。

宽度加一点,手机屏幕可以不用那么大,5 寸手机够用了。5.5 寸很多人就要开单手模式了,单手模式再好用也不如真正单手。而且如果要开单手模式,直接7寸好了,都是一样麻烦。

手感设计其实并不是个高科技的问题,而是稍微用心就可以注意到的,这点各家的老板、设计师应该学学黄老板,黄老板虽然很多地方不靠谱,但是这一点确实是为用户体验着想的。

文/煮机网  maomaobear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4:50:46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