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2:20:25
看Google涂鸦如何用技术玩儿转艺术
发布日期:2015-01-19 11:34:53  稿源:环球科技

能够将Logo的表现形式做到极致的,恐怕谷歌算是一家了。极简的搜索页面上Google的标识总是变换着不同的样式,动漫、插画、游戏都能成为表现形 式,每次搜索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Google Doodle就是这一项目的名称,十五六个人的小组负责了全年的设计。作为项目的负责人,Ryan Germick认为能够通过科技的力量将艺术创作表达出来,为用户带来乐趣是Doodle存在的价值。“Doodle for fun”他喜欢这样来形容小组的使命。

艺术家的技术工作

事实上,Ryan本身是学插画和创业写作出身,为了学习印度的标志画,曾一个人跑到印度拜师学艺。这样一个着迷于艺术的人,很难想象他在谷歌这样的IT公司工作,他应该是属于那种疯狂的纯粹的做艺术的地方,至少给人的某些感觉是这样的。但他选择了谷歌,这样一个涉及众多业务领域的IT公司,但有一点和谷歌的企业精神很相像:自由开放。

Ryan这样来形容自己的大脑:一半是科技,一半是艺术。在他看来,能够将艺术和科技进行完美的结合,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无论是绘画、拍照、雕塑等艺术创作,将科技的因子注入其中,都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同时,在谷歌这样的IT公司,能为他的工作带来更多的资源,比如硬件、比如软件、又比如各类文化冲撞,这也是与纯粹的进行艺术创作不同的地方。

Google Doodle负责人Ryan Germick

在Doodle团队中,有10人是插画师,2人是制作人,4人是工程师,艺术家与技术人员就这样搭配在了一起,也就是这些人将谷歌的Logo通过技术的力量做出了艺术的表达。

但是Doodle的作品并不像艺术一样是随意的创作出来的,而是经过科学的流程,进行制作与筛选,即使一个十分简单的Doodle也需要至少十个清晰的步骤才能完成,包括创意提出、创意通过、概念草图、团队评估、构图创作、专家评审、成稿、团队审核、交互制作、最终完成。

Ryan表示,能够激发灵感的素材实在太多,但对于整个团队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中选择能够给用户带来快乐的最合适的题材才是关键。有许多好的创意被否决,并不是在艺术层面不好,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或者是技术还无法完全实现创意中的效果。这些被否决的创意仍然有着存在的价值,只是被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创作而已。

这样与科技相结合的作品,还属于艺术品吗?Ryan对此并不十分看重,在他看来,这些作品都是小组精心制作完成,最终的目的是能够为用户带来快乐。“我的任务就是给大家带来乐趣,一些新的项目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或者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使我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意空间,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至于大家把我定义成什么我无所谓。”Ryan如此潇洒的表示。

用技术的方法来展现

早在1998年谷歌成立之前,其创始人拉里和谢尔盖就设计了第一个Doodle,以此表示两人要外出参加内华达沙漠举办的火人节。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单线条任务图画,却开启了Doodle小组的设计里程。

在技术的发展与支持下,Doodle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艺术家们的创意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初期的Doodle形象设计非常简单,后来这种简单的Doodle在设计上变得越来越复杂,有些设计甚至将Google的形象引入作品中,很难发觉。作品的设计也更加具有灵活性,Doodle小组发现Google的变形不仅可以是一个形象或者是插图,任何的其他的形式都可以,甚至是游戏的方式。

2010年,Google第一枚交互性Doodle诞生,是为了纪念艾萨克·牛顿367年诞辰而创作。用户可以点击苹果,苹果就会依照万有引力而落地。这是第一个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作品。此后,Google Doodle团队迎来了更多工程师,用技术让Doodle更具互动和交互性,让它变得更加有趣。

后来陆续出现了很多交互性的Doodle。2010年5月推出了纪念吃豆人游戏发布30周年的Doodle,这款拥有256关的交互小游戏,至今每天吸引很多用户访问和体验,甚至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世界上玩的次数最多最便宜的一种游戏。但根据数据统计,它使办公室的生产力下降了1.25亿小时,但Ryan不无自豪的觉得,这是Doodle的作品给用户增加了1.25亿小时的乐趣。

2012年5月,为纪念电子音乐之父罗伯特·穆格诞辰78周年,Google推出了一个利用HTML 5技术制作而成的Doodle,可以弹奏、记录和播放的合成器,用户可以用它创作自己想要的音乐,并和朋友分享。谷歌Logo不再仅仅是一幅图画、一个标志,而成为了简单的音乐创作工具,同时具有简单的社交功能。

此外,除了常见的绘画等艺术方式,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事物也能成为Doodle最终的作品。2012年4月,世界地球日,组员们种上Google字母形状的花朵,每5分钟拍一次照,连续两个星期,记录了它们从发芽、生长到开放的全过程,然后通过剪辑为用户们呈现了一个独特的Doodle。

甚至在2011年的万圣节,Doodle设计团队搬来6个真正的超级大南瓜亲自下手来雕刻、切割,再将发光装置装入大南瓜里,完成作品。在制作这一Doodle过程中,也有人采用了万圣节的打扮,搞怪频出,还引发了很多Googler的围观。组员们耗费了8个小时来制作这一采用间隔技术拍摄出的视频。

目前Doodle团队已为世界各地的谷歌首页创作了超过2000个涂鸦。而仅2014年,谷歌就推出了400个,其中有将近100个动画式和20个交互式的Doodle。

文化上的兼容并包 让用户更加快乐

相较于其他的搜索引擎来说,谷歌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为用户带来更加快乐的体验。在Ryan看来,Doodle有着必然存在的原因。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机器却永远无法替代人性和幽默等情感类的体验。用户在使用工具的同时,仍然需要互动交流,以便得到更多的使用乐趣。同时,谷歌作为一个公司,还要不断的加强公司的价值和文化。“如果你持续的有这样有乐趣的事情,对人类的未来也会贡献一点力量,我们人类的未来也会变得更加有趣和愉悦,我们总体的目标是使人们过得更加幸福。”Ryan如此表示。

因此,谷歌Doodle在内容方面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既有人文关怀又有文化融合。而在遇到具有争议性的选题时,Ryan表示会优先考虑是否能为用户带来乐趣,同时也会在公司内容寻找相关人士进行咨询,这便又体现了谷歌包容性的好处。“我们并不是简单的一个logo,而是有人性的设计在里面,总会通过这种设计表达出个人的想法和人的一些意见,所以可能有的时候也会引起一些争议或者是讨论,这也是一点风险。”Ryan毫不避讳的表示。

据了解,在中国市场方面,谷歌已经与上海电影厂,中央美院等机构院校进行过合作,共同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Doodle内容。

2012年1月,为纪念中国动画创始人万籁鸣、万古蟾兄弟112周年诞辰,Google推出了“大闹天宫”的动画。孙悟空、蟠桃、风火轮、带尾巴的庙宇、如意金箍棒等可元素随着鼠标的点击还有惊喜,也勾起了无数用户对童年的回忆。

2013年6月,《本草纲目》创作者李时珍495周年诞辰,Google推出中国传统水墨色彩的Doodle,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点击图中的植物,还能出现菊、枸杞、忍冬、何首乌、百合等名称,让用户更加了解中华文化。

Ryan表示,今后Doodle小组也会将更多的中国元素带入到Doodle的创作当中。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2:20:2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