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可以保证与世界随时连接,很多人或许已经习惯了离不开智能手机的日子。与此同时,大家似乎忽略了这么做的一大风险,那就是恶意攻击者也可以更加容易地侵犯到用户的数据。当然,除了这种背地里的攻击,我们还面临着更多明目张胆的信息收集行为。而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来投放有针对性的广告。说了这么多,我们不得不问一个问题——你知道自己被智能手机窥探了么?
为了给大家科普下这方面的知识,国外网站(Reversephonelookup.org)特地制作了一张长长的信息图,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缓缓道来。
超过1.4亿部Android、黑莓和诺基亚手机,可以监视其使用者的任意动作。
在智能机上下载的应用会分享比你所了解的还要多的个人信息。手机订阅超过了3.31亿,比美国的居民人口还要多2000万。
近九成美国成年人会携带至少一部手机,美国境内手机网络的基站塔数量有近30万、另外还有60万小型基站。
电子监听的数量正在急剧增长。2009到2011年间,用于暗中监视手机的笔式记录器和捕获追踪装置的使用量增长了60%(从23535到37616)。
与此同时,受影响的人数增长了3倍。
邮件与互联网授权。2009到2011年间,司法部门针对个人邮件和网络数据的此类授权,增长了361%。
人们对于智能机监视的各种担忧。你的智能机可以追踪你去了哪里和干了些什么,并且暴露可证明你的生活的有价值信息。
iOS“司法鉴定师”Jonathan Zdziarski披露了隐藏在iOS设备中的数据收集工具。
苹果App Store榜单前200的应用中,超九成有“风险行为”。而Android平台也没好到哪去,前200热门应用的“风险行为”亦达到了83%。
什么是“风险行为”?最简单的3个例子:定位追踪、访问手机联系人/日历、与第三方(比如广告商)分享用户数据。
iOS前100热门应用的风险行为统计(左侧为免费应用,右侧为付费应用)。
Android前100热门应用的风险行为统计(左侧为免费应用,右侧为付费应用)。
与广告商或分析公司分享用户数据的比例。iOS为27%,Android为24%。
从拨号到上网,运行于1.4亿手机上的软件,正在追踪用户的各种行为。
[编译自:SlashGear , 来源:ReversePhoneLooku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