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手机正用一款“套餐”,听到信息产业部已清理掉4万多个夸大优惠、资费不透明“套餐”的消息,你肯定先是一惊:这么多?然后会开心地想:这下好放心用了,没清理掉的准是“安全食品”.
人们愿意选择“套餐”,皆因电信资费一直居高不下.在一片怨声中,大家仔细地看“套餐”说明书,不厌其烦地向电信的工作人员咨询,希望每月少支付那么一点 点.但是既然叫“套餐”,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配套条件,玄机也就在这里.比如本人现在用的“套餐”,接电话不收费,但配套的条件是每月得交50 元租金.“套餐”结构里的玄机,假如你听到了也听懂了,看到了也看懂了,那吃点亏也不会太窝心.但问题是,许多“套餐”“套”来“套”去,介绍得“花好稻好”,你弄不清其中的玄机上了圈套,这一套一年,到期人家给自动续上,可就套深了.
所以我们听说被清理掉4万多个“套餐”,都很高兴.但是,“套餐”总是推陈出新的,这次清理掉的“套餐”,有很大一部分是过时了的.而推出这4 万多个“套餐”的“主人”,资费宣传过程中夸大资费优惠幅度、模糊资费结构和使用条件,基本上属于“忽悠”老百姓,却没有受到处罚.那他们怎么可能不会再推出更多的“套餐”?
有消息介绍四川省的情况,“套餐”由清理前的18402个,减少到11864个,减少率达到35.5%.乖乖,还剩下1万余个“套餐”!拜托再弄得简单点!老百姓希望的清理结果,无非是“套餐”数量少一点,资费清晰一点,“套餐”的结构简单一点,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