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I渲染技术的最新进展,已经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恐怖谷”理论的临界点。在此之前,渲染智能达到毛孔和皱纹等尺度。而新方法则能够捕捉尺度更加“微观”的细节,比如极其精细的毛孔和线条纹理。通常情况下,由于皮肤的微观结构不到0.1毫米,CGI并不会重建这一部分,即便这对我们感知面部表情的方式有很大影响。
对于一个人来说,你的每一种表达都会带动皮肤的微结构,从而打出一种“招呼”。
一支来自南加州技术研究所(USC ICT)的团队,则开发出了一种通过映射和预测皮肤的移动,来创建逼真的皮肤CGI的技术。
为了从微观尺度上测量人脸的移动,研究人员甚至用上了10微米级别的扫描技术。它的原理也非常简单——当皮肤被拉伸的时候,就会变得光亮;在被压缩时,则表面会变得粗糙。Skin Microstructure Deformation with Displacement Map Convolution
[编译自:SlashGear , 来源:USC Institute for Creative Techn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