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45:10
《互联网周刊》:联想重塑ThinkPad
发布日期:2007-10-23 08:17:44  稿源:
在10月初F1大奖赛上海站上,细心的观众发现,AT&T威廉姆斯赛车的车身上出现了本土企业联想的广告,除了尾翼上的“Lenovo”标志,两侧车身还有“ThinkPad”的字样。这是ThinkPad品牌首次独立亮相,原来与之形影不离的“IBM”字样正悄然隐去。
对于急欲摆脱IBM影子的联想集团,这无异于趁热打铁。按照联想并购IBM PCD的最初协议,联想可以使用IBM的品牌一直到2010年,但随着业务整合的进行,公司高层决定将IBM品牌淡化工作提前进行。
目前,在联想大客户部提供给客户的ThinkPad电脑中,已经有部分机器取消了“IBM”的字样,联想集团大中华区笔记本营销部总经理仪晓辉称这是公司 刻意而为之,同时也保留了客户的可选择权,“用户可以决定是否需要IBM标识,目前来看,选择不需要的人越来越多。”他还表示,“IBM”的字样同样不会 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因为联想才是奥运会赞助商。总有一天,人们看到ThinkPad系列机型就会想起联想,甚至忘了IBM。”

忘掉IBM?这对于意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的联想来说是必须之举,The Enderle Group分析师Rob Enderle表示,如果联想集团此举获得成功,Lenovo将如同IBM一样成为全球性品牌。

不过,这也令一部分固执的品牌爱好者倍感沮丧,这种心情就像三年前他们听到IBM的PC业务被联想收购一样。在某跨国半导体公司工作的杨女士对记者表示,公司依然像往常一样采购ThinkPad笔记本电脑,但她总感觉电脑的做工有些不如以前,“也许是心理作用在作怪。”

但愿如此。要想重新树立老客户对品牌的信心,联想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将用户对“IBM”的钟爱迁移到“ThinkPad”身上来,从赞助高尔夫、斯诺克到F1大奖赛和中国帆船赛这样的贵族体育赛事,联想付出了高额的推广费用,其目的均是留住ThinkPad的老客户。

至于开拓新用户,联想需要在价格上做出一定让步才行。花旗集团驻香港硬件分析师Kirk Yang说,从产品的耐用性衡量,ThinkPad比其他竞争对手高出一大截,但现在PC已属于大宗商品,那些只在乎价格的消费者也占据了很大一块市场。

但 这同联想的现行战略相抵触。在中国市场,联想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将ThinkPad打造为高端的贵族产品,并最大程度获取利润,至于价格更敏感的大众消费 市场则主要依靠其天逸品牌,因此联想对ThinkPad实行了严格的高定价策略。这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品牌形象得以提升,弊端是市场上水货大量泛滥。

在 海外市场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由于Lenovo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尚不够理想,ThinkPad必须承担先锋主力的作用,价格战成为不得不采取的手段之 一。在美国市场,联想在2006年展开了一系列节日降价促销行动,最高降幅分别达30%~40%。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不可避免地同ThinkPad的高端 定位发生矛盾,实际上并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

这种海内外市场的分化现象揭示了联想“双品牌”策略的微妙。在并购IBM PCD之后,联想自身的产品同IBM的天然互补性使得外界对于整合效应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时至今日,这种双品牌策略的效应更多在中国市场得以展现,对 于尚未充分接纳联想的欧美市场而言,从产品上丢掉“IBM”标识的时机还远未到来。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45:1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