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影视作品中,日本通常表现为非常高科技,整洁未来的电子化之都。而在arstechnica外媒记者Jennifer Hahn看来,她首次去日本之行,感受最深的是日本并不是想象中的遍布高科技电 子产品未来之都,不过正是那些“低科技”却又实用靠谱的技术产品和人性设计令人感受至深,这些“低科技”产品时时刻刻令人享受到人性化和便利,而且总感觉即使过了一百年都不 会坏似的。
相比西方国家,日本缺少公用的免费Wi-Fi,不过你做足功课的话,在进入日本前似乎可以注册免费Wi-Fi。外媒记者使用的是Airbnb民宿店提供的便携式Wi-Fi热点,一张13美元一周的SIM卡。
Airbnb提供非常强大的充电坞
日本是不是几乎哪里都配备了智能马桶?伊奈(INAX)的智能便座稍微有点响,但确实很好用。按钮都有盲文触点。
为残疾或行动不便人士配备的辅助设施几乎无处不见,大部分电梯都有为照顾轮椅设计的低位电梯按钮。
公用的座便器(一所初中)似乎也支持智能功能,操控版上的功能也是非常多,盲文触点标识排列更明显。公用厕所多了个紧急情况按钮。
日本的出租车司机总是穿着笔挺的制服,并配备自动打开车门,感应出租车停车点时会自动打开。但却不支持GPS和刷信用卡,使用的车型似乎也延承了上个世纪的经典车型,总有一种意外的踏实感。
广岛公园,无人机使用禁止。
日本最著名的电车,看不到美国纽约地铁的混乱,一切都是整洁高效地运行着。车上带式扶手遍布,保证几乎每个人都有扶手的地方,车型基本为八九十年投入使用的,而且采用回收自世界各地的材料制造。有三部电车甚至从二战开始投入运营至今。
自动贩卖机无处不在,几乎能买到想得到的各种饮料以及部分小食。虽然自动贩卖机如此发达,但街上却见不到多少公共垃圾桶,因为在公共街道吃喝被认为是非常粗鲁的行为,自动贩卖机旁边通常有座位可供饮食及垃圾桶。
高架道路下面有经常维固更新的缓冲支撑装置,以防多发的地震。
即使是汤勺的设计也体现着匠心,勺子末端有弯曲以防汤勺掉进碗里。
文件垃圾桶上方有非触摸式开关,感应到手即可开启盖子。
马桶座清理湿巾:上面标有图文指示用法。
节省空间的设计在日式民宅里普遍体现:洗脸盆水龙头和淋浴装置的水是相连的。
即使手卷纸架的设计也体现着巧思:使用完毕的纸卷能够轻易提出丢弃,新纸卷安装后却无法轻易移除掉落。
相当贴心的设计,公厕会有婴儿座,让如厕的女性能够不用担心婴儿的问题。
低位设计的残疾专用厕所门口会有非接触式感应开门开关。
停车场的停车位,会有固定的起落架,付费/刷卡才能移开。
盲道永远不会被轻易占用并保持畅通,也有为城市自行车预留的专车道。
地下停车库有个升降式转动平台,无需担心停车时的方向,怎么都能进出。
座便器+水槽合体设计,按下冲洗键水槽自动出水。
老外对于座便器的温水冲洗功能似乎有点不习惯。
机场的厕所有个拱形设计,为你和你的行李提供更多空间。
啊,机场美国航班通道,终于能刷条码了。日本的通过设施基本都要兑换零钱或者专用磁卡才能使用。
全日空的飞机航班座位上的桌子都有杯托设计。
机场大巴司机的全能驾驶台,广播,话筒,电视,音乐,监控镜,档位全由司机一手操控,再见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