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7:31:18
10岁娃玩网游刷爆妈妈信用卡 每次偷删短信提醒
发布日期:2015-12-18 15:54:15  稿源:凤凰游戏

据半岛晨报报道,信用卡莫名欠了5000元,市民刘女士还以为遭遇了银行卡盗刷事件。刘女士经核实得知真相后,气得浑身发抖:这些钱是被10岁的儿子涛涛给刷走的,用于给网络游戏充值。原来,刘女士的信用卡和微信支付是绑定的,涛涛猜中了微信支付密码,42笔共消费了5000元。

事件 10岁男孩玩网游刷掉5000元

市民刘女士家住沙河口区。12月6日,刘女士打算通过微信支付为手机充值,意外发现与微信支付绑定的信用卡已经被刷爆。她所持的信用卡的信用额度为5000元,经查询显示,信用卡已欠款4999.59元。“信用卡一直在身上,钱是怎么欠下的? ”刘女士有些纳闷,她甚至以为,自己遭遇了银行卡盗刷事件。她到银行进一步查询,发现5000元被分成42笔用于给网络游戏充值,最多一笔达到了800元。

经过了解,刘女士的银行卡并未遭遇盗刷。那么,钱是被谁消费的呢?“坏了,儿子经常玩网络游戏,这些钱是不是他花掉的? ”儿子涛涛今年10岁,在本市某小学读五年级。面对妈妈的询问,涛涛承认,他为网络游戏充过钱,“是用妈妈的手机支付的。 ”刘女士说,此前她曾看到儿子动她的手机,但她没往多处想。哪知道,儿子猜中了手机微信支付密码,把钱都砸进了游戏里。

刘女士所持信用卡办理了余额变动短信提醒,涛涛每次充钱后,手机都会收到短信提醒。

涛涛告诉妈妈,他不知道花掉的是“真钱”,因为短信里写着“你已消费RMB××元”的字样,“那个字母是钱的意思吗?”但他隐隐觉得可能会被妈妈责备,每次充钱后都偷偷地把短信给删了。

法规 未成年人不得交易网游货币

早在2007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游运营商于当年4月15日开始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并于当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

随该通知一起公布的还有系统开发标准、实名认证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其中规定,玩家在注册游戏账号时,要向运营商提交实名身份信息,以便判断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如果确为未成年人,将纳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业界把《通知》视为“网游实名制”管理的开端。

另外,文化部于2010年8月发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漏洞 “你怎么证明是孩子在玩”

“涛涛才10岁,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可作为网游运营商,怎么能让他在游戏里花掉这么多钱呢?”气不打一处来的刘女士联系了网络游戏运营商,要求退还涛涛充值款项。经查询,涛涛所购买的虚拟游戏货币均已消费完毕。

对于刘女士的疑问,运营商工作人员则反问称,“你怎么证明是孩子在玩游戏,说不定是家长在玩。 ”

听到这样的答复,刘女士更加生气了。“网络游戏不是实名认证的吗,为何要把举证责任推到家长身上? ”

刘女士称,自从涛涛迷恋网络游戏以来,晚上很少跟小伙伴们出去玩了。“妈妈,他们都在游戏里等我呢!”涛涛如是说。此时,刘女士恍然大悟,原来涛涛每天都在跟同学和小伙伴们在游戏里交流、对战,“在电脑上拿着枪相互对打,而只有充钱才能有更好的装备,更容易‘杀死’别人。 ”

律师观点

家长维权面临“举证难”

那么,刘女士能索回涛涛消费的5000元吗?对此,辽宁宏展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刘万昕说,如果能够证明,这些钱确实是由涛涛消费的,那么根据“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充值服务”的规定,运营商应返还涛涛当初充值的费用。

“但是,这其中存在举证难的问题,因为充值的信用卡毕竟是由刘女士持有,而证明涛涛用妈妈的信用卡去充值是有难度的。”刘万昕说,建议刘女士搜集涛涛在玩游戏时的聊天对话、动画、音频和视频等能够证明他是未成年人身份的证据,另外也可以让其他玩家出面证明,以便为走法律途径维权打下基础。

体验

随便编个账号就能进游戏“杀人”

记者获悉,刘女士所指的网游运营商,其多款产品受到小学生的青睐。那么,运营商是否认真执行了国家的规定呢?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体验。

记者打开了网游平台主页后,系统提示要进行注册。记者编了个账号,然后输入了两遍密码,注册就宣告成功了。记者用账号和密码登录游戏,很顺利地玩了起来。注册过程中,页面未要求记者输入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也就是说,一系列的规定在这款网游面前“形同虚设”。

记者注册的是一款枪械对战类游戏,可以持枪械、匕首和手雷等与玩家相互厮杀。而根据《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网络游戏不得包含宣扬暴力等内容。而记者刚进入游戏,就被游戏里的血腥场景吓了一跳:一名玩家的“头部”中枪,血流了一地……2011年,湖北省荆门市发生一起惨案,15岁的未成年人袁某虐杀了一名5岁儿童。

袁某称,他玩过一款网络游戏,里面的杀人场景很刺激,所以才“体验了一把”。

七成受访小学生接触过网络游戏

那么,本市小学生群体中,网络游戏的“普及率”如何呢?

对此,记者随机调查了本市30名小学生,涵盖了从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样本包括男生和女生。结果发现,有七成学生接触过网络游戏,有不少小学生有过充值的经历,这“得益”于当下快捷支付(如手机验证短信充值、微信支付等)的普及。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手游”成了家长最为头痛的问题,“孩子总是抱着平板电脑不撒手。 ”家长张先生说,正在读四年级的儿子在玩一款赛车类游戏,他把平板电脑藏起来,可儿子总会偷偷翻出来玩。由于孩子经常玩游戏,眼睛已经近视200多度。

“当家长的,确实有一定责任。可作为网游运营商,能不能认真执行国家网游实名制的规定呢? ”张先生认为,“手游”是未成年人沉迷的“重灾区”,因为不少“手游”仅需要注册账号就能玩。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7:31:18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