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5年是独角兽之年,那么在2016年独角兽必须证明自己名副其实。科技创业企业估值纷纷超过10亿美元,它们掀起一轮又一轮狂潮,现在市场却变得更为理性了,人们开始认识到高达几十亿美元的估值是虚无缥缈的。《金融时报》今天撰文称,2015年是科技“独角兽”发展之年,2016年它们可不会那么风光顺利了,这些创业公司必须拿出漂亮的业绩,他们必须证明自己配得上如此高的估值。
独角兽
Square上市是关键性事件
据估计,在美国高估值科技公司已经超过140家,这些企业的估值之所以飞速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科技公司带来好创意,它们准备利用软件和互联网改变整个产业,人们对此很期待;其次,愿意在私有市场冒险的投资者更多了。
11月移动支付公司Square上市是关键性事件。Square IPO定价低于之前融资时投资者开出的价格。无奈之下,Square只能通过发行额外股份补偿投资者,其它一些“独角兽”的定价则面临更多的质疑。
红杉资本董事长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Moritz)曾用“次级独角兽”这个术语来形容那些根基不牢固的企业。Benchmark合伙人比尔·格利(Bill Gurley)态度更激进,他声称“所有的估值都是假的”。估值的调整已经开始,而且还会继续。
估值被扭曲
硅谷的调整规模不会达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水平。虽然独角兽的质量参差不齐,但优步和Airbnb等领头羊已经对现有产业造成巨大影响。人们对未来技术的兴奋并非毫无根据,将人工智能、软件、通信结合意义深远。遗憾的是私有市场估值已经被歪曲被抬高,创业企业已经推迟IPO时间,它们对金融创新提出了质疑。尽管市场处在兴奋期,但在近几十年VC却没有获得很好的回报,只有少数基金获得的回报能让投资者满意。
IPO市场已经蹒跚不前,成熟基金及其它公开市场的投资者只好参与高增长硅谷企业的私人融资。成为内部人是不是可以赚更多钱还没有定论,一些独角兽的估值已经下降。
市场环境很对创业公司的胃口。它们可以融资几十亿美元,然后积极扩张业务,却不必像公开上市公司一样受到条条框框的制约,上市公司每个季度必须公布业绩、披露财务状况。它们已经获得上市公司拥有的许多权利,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
本来市场应该为这些企业制定一些规则,但是投资者要么没有得到保护,要么一些保护措施只分配给了私有市场的少数人。随着企业的增长,每一轮融资时的投资者获得不同的保护和待遇。
美国加息已经开始,超便宜融资的时代已经过去。硅谷“独角兽”不再神秘,它们必须用发行股票支付股息的方式筹集资金,有时公司的估值还比之前的还低。私人融资时的承诺正在接受检测,而检测的结果将让人失望。这些企业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却披着“神兽”的漂亮外衣迷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