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信部和空管法规标准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昨日调研深圳无人机企业。被调研的企业透露,本次调研着重关注无人机安全风险、身份识别与追踪、监管等方面的问题。此举意味着无人机的监管法案或将在年内出台。据悉,本次考察共选取了3家无人机企业,包括FLYPRO飞豹、一电、以及大疆。工信部此次调研无人机企业,或意味着无人机的监管规定由工信部牵头制定。而此前,无人机的相关法规都由民航总局发布。
去年11月,民航局飞行标准司颁布了《轻小型民用无人机系统运行管理暂行规定》咨询通告,对无人机重量、飞速等进行分类,并制定了民用无人机机长的指责和权限,甚至对无人机酒驾等行为也作出规范。12月,民航局运输司颁布的《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无人机企业“需取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以及“购买或租赁不少于两架的无人机,应当在中国登记、取得适航证”等。
但民航局运输司征求意见稿一出,就被指监管门槛太高。该意见稿原本安排在2月1日起正式执行,但因为曾引起行业较大争议,以及后来出现的上百家无人机公司联名建议取消“通用航空经营许可”和“适航证”等前置条款,目前已经没有显示在民航局意见征集栏,或已暂缓执行。如何在促进无人机行业持续发展和国家适度监管之间找到平衡,已成为难点。
无人机相对成熟的美国,已出台相关规定。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简称“FAA”)已表示,从2016年2月19日开始,美国居民必须在该机构的官方网站上注册业余无人机,重量在0.55磅至55磅(约合0.25至25千克)之间的业余无人机均在要求之列。商用无人机仍然需要获得FAA授予的特别豁免权才能使用,而商用无人机的使用规定也有望在2016年中旬出台。
被调研的FLYPRO飞豹无人机对新浪科技表示,国内的规定可能没有上次民航局运输司颁布的那样高门槛,但可能将比美国的更繁琐,也更细化。这次工信部调研了无人机的市场概况、技术特点、行业趋势、安全风险、身份识别与追踪、安全监管、立法建议和促进产业发展等问题,或意味着监管规定将年内出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拥有超过400家无人机厂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无人机产品有一定特殊性,除了大疆等少数具有研发实力的公司能够满足安全要求之外,很多小厂商的产品确实存在问题,无法避免使用方面的安全事故和社会治安等风险。从厂商的角度来讲,也需要工信部等部门对无人机进行监管规范,以推进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