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 已经迎来设计上的大更新,而新加入的 Touch Bar 就是这些变化中的核心要素。苹果所做的这些努力究竟算不算创新?相信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都会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话题。Touch Bar 能够导向苹果怎样的创新思路?为什么只有苹果完成了这些成就?
触控的新时代
北京时间 2016 年 10 月 28 日凌晨,苹果新品发布会如期举行。正如我们所料,主题演讲中苹果正式发布了最新款的 MacBook Pro。作为唯一得到了重点更新的产品,它自然就占据了主题演讲里大多数的时间。其中,MacBook Pro 身上最大的新特性 —— Touch Bar 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简单来说,Touch Bar 是放置在 MacBook Pro 键盘区上方的一个长条的触控屏幕。它取代了传统的功能键,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却强过后者很多倍。屏幕里的键位图标都是可触摸的图像,只要手指触碰就可以激活。除了音量、亮度、Touch ID 这些基础功能按键外,其余的都是可以改变的。打开不同的应用,功能键都会发生变化。
最有趣的是,Touch Bar 可不仅仅是一个功能可以随时变化的快捷键栏而已。使用 Photoshop 的时候,它可以显示调色滑块;使用 DJ 软件的时候,打碟可难不倒它;甚至于看照片的时候,Touch Bar 还能够充当图片预览的显示区。这些特性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让我们能够在完全全屏的状态下进行各种操作,感受和过去不一样的体验。
可以说,Touch Bar 是个非常依赖第三方厂商想象力的功能。你能用它来实现多么精彩的操作,那得看开发商们怎么去精心设计。这种让他人来完善功能的思路,正是苹果打造生态时的一贯风格。
不是第一个也能称王
然而 Touch Bar 这个创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不能算是苹果的原创,因为 Windows 阵营这边早已经想到了让触控来取代功能键。早在 2014 年,联想当时推出的 ThinkPad X1 Carbon 就引入了 Adaptive Keyboard 概念,在键盘上方设计一排触控键,让它们的功能随着运行的软件不同而变化。
毫无疑问,这个创意在当时赢得了满堂彩,但它具体实现起来却非常糟糕。用户们很难辨别那些图标都是干什么的。虚拟键位的自定义操作显得过于繁琐(在 MacBook Pro 上,你只需要用触摸板把图标从屏幕里拖到 Touch Bar 上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支持这项功能的软件并不多。仅仅一年的是,2015 款 ThinkPad X1 Carbon 就回归了最初的设计。
相比起来,MacBook Pro 上的 Touch Bar 就显得很是不一样了。苹果在几乎整场主题演讲中一直在卖力地宣传着 Touch Bar。我们通过演示,可以看到它的表现要比 Windows 那一边的更加华丽,实用性更强。目前已经有包括微软在内多家厂商宣布支持 Touch Bar,Adobe 更不必说。更重要的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毫不怀疑 Touch Bar 未来的前景,下意识相信它不会受到冷遇。
ThinkPad X1 Carbon 引入新概念失败,联想的执行力不足自然是主要的原因。苹果能够将一个过去被认为是噱头的概念转变为能被人们频繁使用的主要功能,它那种追求成熟体验的传统功不可没。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再去探究更加深层的那些因素,就会发现苹果想要实现这些创想,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得天独厚的优势
任何一项新技术想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它们必须要成为被业界广泛认可的标准。Windows 平台相对松散,各个不同的厂商都有自己的 Windows 产品。除非是已经足够成熟,并且它带来的好处让人无法拒绝的技术(比如已经能够量产的下一代电池……),否则绝大多数的创新只能局限于一两家厂商去推动。尤其是那些需要开发者的共同努力去实现的功能,它们会陷入一个经典的困境中:应用开发者只有在看到有足够多的设备支持时才会全力投入,而没有足够多的应用支持,又不会有更多的厂商会去跟进。
因为 Windows 电脑的市场里竞争太激烈了,任何一点新功能和新技术的加入都可能会导致成本上升,价格提高。我们可以看看今年的两款 MacBook Pro,Touch Bar 的有无意味着 300 美元的差距。这样一来,某家厂商提出的这个概念很可能就会遭到竞争对手们的“有意忽略”,以获得价位上的优势。你很难将自己想出来的新概念推广出去,自然也就不可能持续在这上面投入太多。
那么苹果模式的最大优势在哪里呢?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它拥有 100% 完全的 Mac 销量。macOS 这个市场里不存在任何厂商和厂商之间的竞争。因此,苹果每一次的创新都会给软件开发者们以自信,让他们相信这个新功能肯定会成为受到用户普遍认可的存在。另一点很重要的是,苹果在应用新技术方面很少会半途而废,它反而会将那些技术越用越广,Touch ID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这一切的考虑,使得开发者们愿意相信自己的投入将是值得的。这种信任形成了号召力,让苹果每一次推广什么新的概念,都能够得到第三方迅速而有力的支持。人们可以嘲讽苹果每一次推出的创意都“有过了”,但不能否认只有苹果的号召力和执行力,才能够让这些新概念摘下原本噱头的帽子,成为一个平台的标准,甚至是整个业界的标准。
Touch Bar以后呢?
虽说我们早就知道了 Touch Bar 一定会来,但它的表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还是带来了不少惊喜的。Touch Bar 未来很可能将成为 MacBook 的标配,但问题是在它之后呢?Mac 还会有更多创新吗?Mac 对苹果来说还重要吗?
苹果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菲尔·席勒说,之所以花那么长时间才大改一次 MacBook Pro,并不是要给它“造减速带”,而是一次性前进很大、很大的一步。新 MacBook Pro 拥有全新的系统架构,这开放了更多的潜力,让更多的新东西成为可能。具体会有什么新东西,席勒说以后的事情他们也无法预见。
看起来,苹果未来还将会为 Mac 带来更多,但他们眼下做的只是“开启可能性”而已。不过以后的事情可以以后再关注,我们现在就专注于 Touch Bar 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便利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