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9:14:02
NASA科学家:20年内将发现地球以外生命存在证据
发布日期:2016-11-14 13:15:46  稿源:网易科技

11月14日消息,据福布斯杂志报道,宇宙中其它地方存在生命的最好证据是什么?这个问题最先出现在知识共享网站Quora上,美国宇航局教练和飞行控制员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给予了回答。以下是弗罗斯特的答复:我不知道是否有其它行星上存在生命的任何证据。然而,我认为开始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支持生命的环境曾在地球以外的地方存在,也许这样的环境目前仍然存在。

NASA科学家:20年内将发现地球以外生命存在证据

这整个主题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我们必须首先定义一个术语,对于该术语我们的视角曾经非常狭窄。生命是什么?如果生命是能繁殖的东西,那么骡子才是生命?如果生命是可以生长的东西,那么水晶是一种生命?如果我们对什么使一种事物成为“生命”达成共识,那是否意味着所有具有这些特征的物体都将被认为彼此相似?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对生命的全部了解仅基于我们对地球上形成的生命的观察。从这些观察中,我们得出结论,生命离不开碳元素和水。因此我们推断,如果我们可以找到有水和复杂的碳基分子存在地方,那么生命也可能存在。这种认识可能是短视的,可能有些生命不需要水或碳元素。

化学知识告诉我们,为什么生命更可能是以碳元素而不是其它元素为基础。碳原子质量较轻,其化合物种类最丰富,它有四个价电子,最外层能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意味着碳原子可以形成四对共价键,而氮(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碳的右边)可以形成三对共价键,氧(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氮的右边)可以形成二对共价键。碳原子也可以形成双键,从而形成稳定(但不是稳定到分子不能改变)、复杂、支化的分子。这意味着碳是一种质量较轻且化合物种类丰富的元素,能够形成非常复杂和具有弹性的分子。生命是复杂的;生命的生存,需要有一定的弹性。

水也近乎被视为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水是一种通用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在运输物质进出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寻找生命时,首先是寻找复杂的碳分子、水和能让水以液体形态存在的温度。

就在3个月前,美国宇航局宣布在火星上观察到流动水。研究人员在研究“火星勘测轨道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发回的图像时,发现了火星上含盐液态水流动形成的凹槽。

4个月前,其他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关于火星地质历史后期氯化物盐形成的文章,这些氯化物盐沉积于他们研究的区域——火星上一个存在于36亿年前的湖泊。36亿年前属于太古宙(Archean)时期,当时被认为地球上原核生物正在进化。

4个月前,另一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论文,根据对火星上大气水和氘原子(氢的同位素,也被称为重氢)的研究,得出结论是在其生命早期(约40亿年前),火星拥有的水量能覆盖整个地表,并且至少达到137米深。

如果火星曾在数亿年时间内拥有液态水,生命当然有可能出现在火星上,即使对于地质史而言只是一个短暂时期。

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如卡西尼号(Cassini)和黎明号(Dawn),不仅仅给我们发来了有关太阳系天体令人惊叹的图像,而且它们提供的数据表明太阳系中水的存在有多普遍。据认为,木星的卫星Ganymede、Callisto以及土星的卫星“土卫一(Mimas)”、“土卫二(Enceladus)”和“土卫六(Titan,又称为泰坦星)”均存在地下盐水海洋。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Triton)”也可能拥有一个地下海洋。就在几个月前,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New Horizons)探测器发回来的图片,显示冥王星上有冰冻水的存在。

今年9月,《Icaru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内容是关于通过撞击实验以验证彗星影响在生命演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彗星不仅能够为类地行星提供大量水,而且该论文提出彗星的影响通过提供线性肽在化学演化中发挥作用。

对系外行星的搜索也发现证据,表明地球并不是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其它“太阳系”中发现了超过30个可能适宜生命居住的系外行星。

在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上,人们变得更为乐观。

最近,美国宇航局首席科学家艾伦·斯托芬(Ellen  Stofan)称:“我相信未来10年内我们将找到地球以外生命存在的强有力迹象,我相信我们将在未来20到30年内找到明确的证据。我们知道到哪里去寻找,而且我们知道怎么去寻找。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拥有所需的技术,而且我们正在部署这些技术。”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9:14:02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