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8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特朗普当选后,苹果产品到底去哪生产就成了媒体热议的话题,虽然苹果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但胳膊拗不过大腿,未来它们还是会做出妥协。虽然iPhone搬回美国生产的可能性不大,但难保其他苹果产品不会回归故里。
就在前天,日本软银CEO造访了特朗普大厦,他表示将在美国投资500亿美元,并创造5万个就业岗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孙正义大方地“秀”出了一份文件,然而在这份文件上,大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富士康。对,代工帝国也要在美国投资70亿美元,而文件中的5万个工作岗位恐怕也只有富士康这种劳动密集型公司能拿得出来。
昨天,在这场拉锯战中特朗普再下一城,有一半收入都来自苹果的富士康表示他们正初步评估美国潜在投资机会,尚未定案,会继续与美方相关单位直接讨论。
眼下,富士康在美国已经有了自己的业务,其子公司Q-Edge在德州和印第安纳有两家工厂,但工厂规模相当小。此外,2013年它们还表示将在宾夕法尼亚投资3000万美元开设工厂,但该工厂只能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美国根本不具备生产iPhone的条件
虽说富士康要在美国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但对于销量庞大的iPhone(去年出货量达2.315亿台)来说,这些工人只能算毛毛雨,毕竟去年富士康在全球范围内的雇员数量已经达到130万人,而苹果的利润支柱iPhone则吸走了大部分劳动力。
此外,即便不考虑美国产iPhone将大幅涨价的问题,将生产线搬回美国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2012年纽约时报专栏的一篇文章显示,中国的富士康工厂拥有“错峰调节生产”的强大能力,它们能迅速召集人手应对大量订单。此外,只有中国才有足够强大的电子产品零配件供应链,离开了这两个条件,想像现在一样轻松买到iPhone根本不可能。
反观美国,不但零部件要不远万里运送回本土(零部件大多产自韩国、中国和日本),它们也没有一夜间招来3000名工人的能力,至于每班工人工作12小时,工厂24小时运转的情景,恐怕普通美国人听都没听说过。
此外,要想监督20万名组装iPhone的工人,富士康需要8700名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在中国,15天就能召集到这些管理人员,但在美国恐怕要花9个月。华盛顿邮报早就注意过此类问题,几年前他们的记者曾在JBL的工厂撰写报道,当时中国工厂就能在一个月招到3.5万名工人来满足订单高峰期的来临。
iPhone走不了,但其他产品可不一定
虽说美国暂时不具备大规模生产iPhone的条件,但其他销量较小、利润较高的产品则很有可能被特朗普拉回美国。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朗普可能会在税收和关税两方面下手,逼迫苹果就范。
因此,我们不难想象,未来美国的富士康工厂可能会生产一些销量较小的iPhone型号,比如4英寸的iPhone SE。虽然想实现这一目标也不容易,但至少有其可行性。
此外,富士康未来可能会将Apple Watch、Beats耳机和一些利润较高的苹果配件产品生产线搬到美国。
不过,即使特朗普会给予税收优惠,恐怕富士康的成本也会有所增加,如果这部分成本传导给苹果,恐怕对利润率极为看重的库克会选择涨价这条路。
作为业内公认的供应链大师,库克肯定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发生,但在特朗普施加的压力下,恐怕苹果只能选择妥协。(编译/吕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