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0:33:30
评论:学习盖茨需要怎样的慈善文化与环境
发布日期:2008-06-24 09:45:01  稿源: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日前表示,他将于本月底正式退出微软日常管理工作,以把精力专注于慈善事业.他将选择“裸捐”的方式,把自己价值580亿美元(约合 3992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财富全部返还给社会,而不会给自己子女留下任何财产.这意味着,这位超级富豪的身份,正在向慈善家进行彻底转身.显然,如此行 为,绝不只是出于一种简单的悲悯,更重要的是,这是基于对财富文化与财富伦理深刻理解之上的精神坚守,从本质上说,这是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不懈追求.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是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的名言.只不过,真正像比尔·盖茨这样,来践行慈善的富豪,却又是那样的稀少.汶川地震之后,有关中国富豪“为富不捐”的报道,曾引起极大争议.现在,比尔·盖茨就是一面镜子.他说,将他的个人财富返还给社会,而不会把它们留给子女,能使这些财富发挥出最大正面影响.显然,中国富豪也应该积极投身慈善,来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关怀.

问题是,现实之中,有太多的人并不理解财富的这种正义流向,而是选择毕生守着自己的财富.尽管“富不过三代”已成为某种客观现实,但是,一些富豪还是宁愿把财富留给败家子,也不愿意用来反哺社会.这是因为,长久以来,我们社会太过关注财富积累、继承与保护,而对财富文化、财富伦理以及财富责任缺乏正确向度的倡导,由此,造成财富文化观念与财富责任意识的极度弱化,也使社会趋向过度逐利化.

为此,学习比尔·盖茨好榜样,也就成为我们对中国富豪的一种诉求.诚然,慈善的本质是一种公益行为,而不应加以所谓的“义务捆绑”.但是,财富又绝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和权力的个体占有,更重要的是要背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正如有民营企业家所说,“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对社会的责任越大,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财富要向有道德的人手中集中.”那种为富不仁的现象,只会让我们的经济既有悖于道德,也容易偏离于法治.

胡润第三次推出中国慈善家排行榜时曾表示,中国新富人选还没有开始关心慈善,中国的慈善业还没有真正开始.而中国的扶贫与慈善事业早就迫切需一个全新的响亮的“开始符”了.特别是汶川地震之后,我们更需要中国的慈善业能够真正系统化与规范化,来告别某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为此,我们期待比尔·盖茨的行为,能够在更多的中国富豪心灵注入一种理性的财富文化观与财富责任观,来催发他们心灵的向善程度的提高,改变他在慈善公益事业中的“不作为”现状.

当然,要让中国富豪学习比尔·盖茨好榜样,除了要不断倡导财富文化与财富责任,提升他们的慈善意识外,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就是打破当前慈善事业管理上存在的严重瓶颈,从制度层面来健全和完善慈善事业本身需要的法规制度,来改变当前慈善机构太少,官办色彩较强,募捐能力较弱,公信力较差等等不合理现状.这样一来,慈善活动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爱心才不会被利用和欺骗.

文/《中国经济时报》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0:33:3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