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似乎所有人都在谈论一个27号退休的中年男人的事情.围棋国手陈祖德九段在刚刚揭幕的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半决赛上说,盖茨让他想到应昌期……
或者也不奇怪,这颗行星上有10亿台PC在运转着,绝大部分都基于视窗操作系统,每天我们都要见到相关的Logo,有时候需要重启,那么还要多见几次.另一个理由是,这个连续13年位居《福布斯》世界首富的人,将他的全部财产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家庭
比尔-盖茨(Bill Gates),他的本名是威廉-亨利-盖茨三世,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西雅图.
他的父亲威廉-盖茨,或者威廉-亨利-比尔-盖茨二世是一位律师,母亲玛丽-盖茨则是一位教师.比尔的外曾祖父迈克斯韦尔在西雅图建立了首家国家银行,换句话说,比尔的母亲来自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玛丽除在大学任教外,还担任一些机构的董事.比尔有两个姐姐,他们一起度过了童年时光.
1967年,12岁的盖茨进入了私立的湖滨中学,湖滨中学在1969年开设了电脑课程,这一举措有赖于当时的“妈妈俱乐部”,学校利用学生家长赠物拍卖所得,租用了一个终端.因为这个契机,盖茨接触到了电脑,并且很快就表现出了编程方面的天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那里结识了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不过那个时候,他们之间的沟通更多局限于友谊.在哈佛的时候,盖茨和中学校友保罗-艾伦(Paul Allen)为当时出现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
到1975年的时候,盖茨决定从哈佛大学退学,与艾伦一起创业.他的父亲后来回忆说:我和玛丽都在老式家庭中成长,父母说什么我们都得服从.这种模式不适合于比尔,他从十一、二岁开始就很独立了.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都愿意自己做主.这使我们很难受,尤其玛丽.
虽然如此,但是显然,最终他们还是支持了儿子的想法,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随后创办了微软Microsoft.
支持盖茨创业的信心,除去编程方面的天赋之外,另一个原因是盖茨相信,最终软件产业将走向规范,也就是创作者受到尊重.他写过一封《致爱好者的公开信》,信中盖茨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这一认识显然来自于他的父亲.在软件创业的道路上,他还有更多法律知识需要向他的父亲请教.
接下来的故事是每个计算机爱好者都知道的,1980年,IBM选择微软为即将推出的PC机提供操作系统软件,微软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另一位程序编制者蒂姆-帕特森(Tim Paterson)手中买下了一个操作系统的使用权,再把它改写为磁盘操作系统软件(MS-DOS).
玛丽-盖茨当时是全国联合劝募(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董事,联合劝募的立意之一是将社会各阶层的人结合起来,共同讨论人类的健康和福利问题.而当时联合劝募的董事长约翰-埃克斯(John Akers),同时也是IBM公司的总裁.玛丽将儿子介绍给了埃克斯.
当然,交易的关键仍然在于比尔-盖茨的远见,IBM本来想买系统的源程序,盖茨则最终将合同落实为,从每一台机器中获得授权费,虽然当时看,费用是较少的.
比尔-盖茨和微软是一个经典的白手起家的案例,盖茨的远见和努力成就了这个神话.但是这个故事是同具体的环境相联系的.
开放的PC
上世纪80年代IBM推出以英特尔的x86的硬件架构及微软的MS-DO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并制定以PC/AT为PC的规格.
今天我们会将微软与蒂姆-帕特森的交易形容为世界上最精明的交易,或者DOS系统更早的创作者加里-基尔代尔(Gary Kildall)错过了同IBM完成这一笔最好交易的机会,但这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下,今天PC是一个开放的架构.
由斯蒂夫-乔布斯创办的苹果公司在稍早时期推出的“苹果Ⅱ”,创造了丰厚的收益,这同时推动了在1980年上市的苹果公司的股价,乔布斯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白手起家,在30岁之前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但是高收益的关键在于封闭的系统,差异性的产品和高进入壁垒是产业当初的思维方式.
IBM之所以选择开放架构,是因为当时他们不但落后于苹果,而且在这一业务上并没有积累,需要外部资源的支持,同时确立市场地位.
基于开放式架构,出现了大量的兼容机厂商,但这对IBM是有利的,一方面,基于社会配套规模,零部件成本得以降低,既然IBMpc成为产业标准,那么大量的应用就会围绕IBMpc,既包括软件,也包括硬件.
微软则是更大的受益者,每一家兼容机厂商销售的每一台PC都需要向微软付费,而Microsoft与Intel的商业联盟,即Wintel联盟通过一轮轮的升级实际上主导了这个市场,反过来,IBM倒要受制于开放架构.
最终,在PC市场拼搏数十年之后,2004年12月IBM将PC业务售于联想.实际交易价格为17.5亿美元,其中包含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股票以及5亿美元的债务.
虽然PC走向了开放,但是微软却致力于基于Windows 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一方面将Windows上的优势延伸到其他领域,一方面也巩固了Windows 的地位,这是产业哲学的一个悖论.
切入市场的时机很重要,上世纪80年代,今天已经被淡忘的王安实验室(Wang Labortories)在文字处理设备领域已经拥有很大的优势.如果当初,王安实验室也转向开放式架构,提供第三方软件,那么,比尔-盖茨事后总结,“ 我可能就在某个地方成了一位数学家,或一位律师.”
没有“如果”,事实是,2007年3月份的《福布斯》杂志再次将比尔-盖茨评为全球最富有的人,这是他从1995年起,连续第十三次获得这一头衔.
网络时代的“过去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在期待一次新的产业变革.马克-安德森和吉姆-克拉克在1994年4月4日创办了马赛克通讯公司,后来改名为网景通讯公司,随后推出了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
从IBM的大型主机开始,每一代技术都同特定企业联系,反过来,也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在两个技术阶段都领先行业.IBM之后的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数字设备公司,DEC被认为是个人电脑真正的先驱,其实是小型机,到1987年,DEC公司年收入已超过100亿美元,拥有12 万名员工,而在这之前《财富》将创办人奥尔森评为“全美最成功的企业家”.DEC的成功甚至于直接推动了风险投资的发展……1998年1月DEC公司被康柏以9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包括前面提到的王安公司,都是如此.
比尔-盖茨很快意识到,产业的方向是Internet,而不再是PC.微软迅速推出了 Internet Explorer,并且宣布免费.Netscape Navigator最初是针对个人免费,但是公司用户需要付费.接下来微软宣布将Windows95与IE捆绑销售,这一后来争议不断的举动终于使微软击退了网景.1998年11月网景被美国在线收购.
接下来一段时间,微软一方面面临Linux这类开源软件的蚕食,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新的领域开辟战场,诸如门户网站、IM等等.
但是变化仍然在视线之外发生了.1998年9月7日创办的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没有重蹈网景的覆辙,它迅速发展,很快就成为规模庞大,财务实力雄厚,获利丰厚的公司.更重要的是,今天人们认识到,Google代表了未来技术服务模式的方向.
2008年2月1日,微软一改之前,不进行大规模并购的传统,宣布洽购雅虎.目的在于迅速获得网络资产,及获得同Google在搜索领域相对均衡的竞争地位.不过,这一事件在几经反复之后,出现了更糟糕的情况,雅虎与Google结成合作关系以改善其营收压力.
仍是王者
毫无疑问,今天,微软仍然是这颗行星上最重要的技术公司之一.
首先是市场惯性,如果说PC的地位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但是随着IT技术更广泛的应用,还是有了更多的PC,当然,每一台PC都需要操作系统,办公套装软件通常也不可或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终端一度被认为会给微软很大的麻烦,从技术上说,存在合理性.但是随后PC不断降价使人们对依赖主机的终端的兴趣迅速下降,相应微软仍然可以照旧销售操作系统.
同IBM一样,微软创造性地建设了品牌.Windows95的推广可说是划时代的,前所未有的,人们对一款技术产品如此感兴趣.据说,当时甚至于一些还没有电脑的顾客也排队购买软件,而他们并不完全清楚Windows 95是什么.品牌使顾客和商家之间建立起某种纽带,用户将以更积极的心态看待商家所做的.品牌对任何企业都是重要,对技术型企业也可能更为重要.
当然,关键在于,微软在人力资源领域仍然是领先的.盖茨很早就认识到,一个优秀的程序员相当于数十名普通的程序员,因为当一项工作非常复杂的时候,分工只能导致衔接上的困难.一个优秀团队,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是精英,因为即便是个别能力不足的员工也会降低整个团队的水准.在一开始,微软就尽可能寻求最聪明的年轻人,也给予了相应的待遇.
当公司拥有了最出色的人,具体做什么就不是关键.传统上,微软是一家前端企业,但是现在他们在服务器端也做得很好.
女人、女人、女人
创业是一件让人精疲力尽的事情,也同不修边幅这样的词汇联系,盖茨在刚刚开始创业时没有吸引女士们太多目光,也并不令人奇怪.
传记作家詹姆斯-华莱斯曾经说过:我采访过曾跟比尔约会的几个女生,她们说比尔一见到她们总是问,你的学术能力考试成绩怎样?
应该是在盖茨创业早期阶段,在西雅图一次IT研讨会上,数学家和企业家安-温布莱德的精彩演讲引起了盖茨的注意,随后盖茨在演讲中呼应了温布莱德的内容,他们就那么认识了.
盖茨为温布莱德所吸引,由于他们彼此专业接近,又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因此也不缺乏共同语言,唯一的问题是温布莱德的年龄比盖茨大九岁,年龄差异大了一些.据说,盖茨的母亲对此颇为不安,认为儿子与一个大自己九岁的女人结婚有碍于颜面.
两人的恋情如同火光一闪,盖茨事后对外界说,他们之间纯粹是“柏拉图”式的,但是友谊却一直持续了下去.盖茨解释他们在一起,“谈论有关计算机和物理学的问题”.喔,我们大家都是那么认为的.
嫁给盖茨的女人是梅琳达-弗朗奇(Melinda French).之前,梅琳达在微软担任一个部门的主管,管理着一百多名员工.还是因为技术,美琳达曾经反馈过一条重要信息,修正了Windows的一个错误,避免了公司的重大损失,从而引起了盖茨的注意.
梅琳达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不过据《财富》的描述看,四个孩子还是给父母以很大的压力.梅琳达拥有杜克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经济专业学士学位,以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同时还是一位运动健将.
他们最终走到一起并不令人奇怪,因为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都在办公室呆上足够长的时间,从盖茨办公室的窗刚好可以看到梅琳达的办公室.据传盖茨对她说,“请你永远为我点亮这盏灯!”听起来像是让她不要计较加班费.
1993年,盖茨最终选择了美琳达做自己的爱人.为此他还征求了温布莱德的意见.而在1994年1月,盖茨与美琳达结婚时,盖茨向美琳达提出,他希望每年抽出一个星期的时间与温布莱德在一起,“谈论有关计算机和物理学的问题”.美琳达理解盖茨,最终同意了.
1996年盖茨和美琳达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名字叫珍尼佛-凯瑟林-盖茨,1999年又有了一个男孩,名字叫罗里-约翰-盖茨,2002年,又有一个女孩诞生了,名字叫菲比-阿黛尔-盖茨.网络上流传盖茨女儿的照片,那么网友需要对应一下年龄.
结婚之后,盖茨生活中出现过一个插曲,时间上应该是在垄断官司的前夕.他被女雇员斯特凡妮-宙赫尔所吸引,她在微软担任营销经理,是一个漂亮女孩.应该是犹豫之后,盖茨最终决定向25岁的斯特凡妮表白.
盖茨把斯特凡妮叫到办公室,约她晚上到一家酒吧会面,斯特凡妮没有多加考虑便接受了.斯特凡妮来到了酒吧后,盖茨最初道貌岸然谈工作方面的事情,逐渐进入状态后,他告诉斯特凡妮,希望同她交往.他喃喃细语,表述衷肠,让斯特凡妮觉得有些倒胃口.趁斯特凡妮困惑不已的时候,盖茨得寸进尺,亲了她一下.
从这一天起,他们便经常约会,后来斯特凡妮调往德国微软办事处工作,盖茨就通过电子邮件表达爱意,媒体反复流传,“海风吹拂,月光皎洁,我们依偎在一起,没有距离.”不知道有无演绎.盖茨有这个文学水平吗?
应该是为了可以经常看到她,盖茨甚至让斯特凡妮参加微软的高层会议,她也了解了众多微软内幕.面对盖茨的痴情,斯特凡妮越来越感到不安,加之当时盖茨垄断者的形象,斯特凡妮越发不能接受盖茨,她最终决定同盖茨划清界限.
在美国司法部开始对微软进行垄断案调查之后,斯特凡妮站到了盖茨相对的立场,在法庭上指证盖茨使用非法手段竞争.随后微软股价大跌,盖茨个人资产损失达80亿美元.
拍档巴菲特
2000年1月,新千年亦始,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成立.基金会由,盖茨教育基金会,一个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基金,威廉-盖茨基金会,一个致力于改善全球卫生保健状况的基金会,合并而成.
基金会由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主持,但是正如基金会名称所表示的,梅琳达正逐步走上前台.
2007年《财富》撰文记录了梅琳达的一天:她先在孩子的学校花费了好几个小时;随后又招待了10多名客人,其中包括4名前来盖茨基金会参加疟疾论坛的非洲卫生部长;到晚上10点,当所有人都离开之后,她又开始疲惫地准备第二天上午的演讲.
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同时也致力于成为一个高绩效的机构:受捐助团体必须要做出之前承诺的成绩,基金会则将进行定期的考核,结论作为下次捐助与否的依据.而不是一捐钱就了事.
这也是硅谷的一个新观念,将善举的过程视为“投资”,捐款的基金要“影响”被资助对象对资金运用的管理,他们会要求进入董事会,设定工作标并要求达成,甚至办公室租金、购置具体的办公设备,都会审核.
梅琳达-盖茨基金是一个慈善机构,但是对庞大的资产管理同时也肩负保值增值的工作.据《福布斯》报道,据其年报,该基金会2003年以268亿美元的资本获得了高达39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2004年7月梅琳达-盖茨基金基金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QFII资格,它同时也成为第一家以基金会名义获得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两个方面,当时A股处于低位,这给国内投资者信心暗示,另一方面,梅琳达-盖茨基金又赚到了.
2006年6月25日世界第二富豪(现在是第一了)沃伦-巴菲特宣布,将捐出85%的个人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当时这个数字是370亿美元.绝大部分将流入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在接受《财富》杂志专访中他表示,他的妻子苏珊在2004年去世了.“苏珊比我小两岁,一般来说,女性通常比男性长寿,”巴菲特说,“她和我一直都认为,她会继承我公司的股份,并看到我们的财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如果你的目的是把钱回赠给社会,但却困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基金会,那最合适的选择莫过于一个由年轻又聪明的夫妇运作的机构了.他们已经展示了他们的能力.”
结语
很多人都在总结比尔-盖茨的职业生涯,他与个人电脑的普及联系,那么他也同知识经济联系在一起,或者他是信息时代的代言人.
那么,这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愿意为梦想而有所作为的人,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同时,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好人……一个普通人.
腾讯科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