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北京电信运营观察-老程博客
昨天在Donews上看到了北京无线城市一期开通的消息,电视报纸今天也有很多报道。公司和Wifi推广、建设相关的几个部门的哥们儿也都在msn议论此事。一方面,哥儿几个颇有些酸溜溜的:“看,人家都做起来了...”,另一方面,又颇有些怀疑:“收费以后能有多少付费用户?能维持网络运营么?”这也促使我思考我们在WLAN这几年发展走过的路。
最早弄wifi,还是小网通融合的时候,接手了几十个星巴克,当时的资费很高,好像一分钟2毛钱,主要是卖卡。买卡不方便,当时很羡慕移动,觉得如果有了移动拍照,发个短信就可以得到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很方便的计费,多好啊!其实,作为固网运营商,我们作移动的SP也可以啊!还是不够解放思想嘛。星巴克做得不好,没怎么作起来,当时由于融合的原因,人员动荡,服务自然也跟不上,因此客户很生气,一直想让我们把设备拆走。最终也没弄好。
后来我们也做过很多尝试,比如几个酒吧街、海龙、中关村E世界等,掐指头一算,也得做了几十个覆盖热点了,而且我们的室内覆盖基本上都是合路的,可以随时开通wifi业务。但是真正这几年赚钱的项目,少之又少。真正几个郊区的民办大学,倒是挣钱了,可是建立在有线宽带因为投入太大而没做的基础上,客户别无选择,所以某种程度上这种成功是打了折扣的。
前几年,资费一直高高在上,老是试图走高端路线,我也不理解。现在是草根宽带的时代,不是什么精英时代了,你看这次一宣布免费,就有多少人欢呼雀跃,都想看运营商的狼狈,看我们满地找牙的窘迫。回想起来,我们之前的资费那么高,很少人肯用,加上只有买卡一条路,也不方便客户使用。现在资费倒是下来不少,和ADSL基本持平了。可是比起动辄免费或者便宜得近乎免费的Wi-Fi,我们啊真是没法跟进。就像上次去郊区某县局,看到当地区政府信息办发来的英雄贴,组织各家公司去竞标“无线**”的项目。我们想想别的郊区县新农村开通的wifi,3块、5块包月,真是打掉牙也拼不过,没法弄啊!毕竟我们是上市公司了,毕竟是国资委下属的企业,股东们都盯着现金流,恨不得只能流入,不能流出。大马路上,一根灯杆上挂个AP,再解决供电,花钱不少,又担心挣不到钱。这种情况下,很多探索的新生事物,就不太好跟进了,这也是无奈。
无线城市,其实我们很早就讨论过,也做过方案,无线王府井、无线CBD、无线金融街、无线酒吧街...还是因为盈利模式的问题都放弃了。象现在,给麦当劳、酒吧们提供点企业AD或者低级别的互联网专线,收点接入费,人家再加几个AP,就免费给客户使了。或者还是卖互联网专线,送几个AP覆盖点,增加点客户访问量,现在能作的,似乎也就是这些了。
我个人感觉,现在所谓的免费wifi,很像前几年的电子邮件。免费的时候用的人特别多,开始收费了,用的人就一下子降下来了。现在提高电子邮件的,基本上都是把它作为一个赠品了。我还是更看好电信的路子,把“我的e家”捆绑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能够很方便的全国漫游。中电华通之所以这次大张旗鼓地弄wifi,自有其中的奥妙。不过议论别人没有什么用,还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家的事。wifi的优点缺点同样明显,免费的时候,不好用大家也能接受,可收费了,肯定就要求不一样了。用的人少和用的人多,又不一样。热点区域,用户多的时候,信号真是没有好办法解决。都批评我们的宽带产品贵,但平心而论,总的来说品质还是要好些。看看×通,雇一帮民工下水道里面穿光缆,就把业务开通了,质量好得了么?大马路上没过街管道,直接拿土盖上裸光纤,业务也能开,大客户和商务客户,用着踏实么?中电华通的实力,政府会不会为了政绩买一部分单?还是象伙聚那样依靠广告收入?能否长期运营全城的一张网?能否收费以后打造一张精品网,值得几十万用户去付一小时12块钱或者80包月费?没有几十万用户数,怎么维持北京这么大一张网?这些问题,还是要走走看看。相比之下,我还是更看好运营商的3G。
也许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免管中窥豹,失之狭隘了。运营商怎么发展wifi,还得高手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