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5:50:50
比尔走后,微软前路艰难?
发布日期:2008-06-30 05:00:24  稿源:

比尔离开后,微软知道该怎么做——但前路也许艰难!
微软是否仍然还有一个远大而宏伟的目标了?不是每个人都会问比尔盖茨这种问题。但是比尔盖茨这周就退出公司的日常运营,成为非执行主席。提姆欧莱利,著名的因特网领袖,很荣幸地接替了比尔盖兹的工作。“让每个家庭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这是盖茨先生30年前成立微软的愿景。现在,起码在西方国家他的愿景差不多达成了,微软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现在的愿景是什么了?在一个技术大会上,欧莱利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回答道,“将所有东西电子化”——除了尽可能地多卖软件之外。
比尔盖茨离开微软投入到和他妻子梅琳达一起成立的慈善基金会中,甚至不顾微软正在经历的一些混乱。Windows,微软征服世界的操作系统,已变得如此复杂。有人甚至说它会被自己的重量压垮。Windows的最新版本,Vista虽然不算完全失败,但也非常令人失望。许多用户宁愿用回XP,微软也已经开始宣传下一代系统,Windows 7。微软奋力跟上它的主要竞争对手谷歌的脚步。微软近期发布了一个产品,如果用户通过搜索结果旁的广告买东西,微软将付给用户报酬。这是微软拼命回击谷歌的开始。结果,微软的股票持续下跌,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一些观察者开始怀疑微软是否不应该拆分自己——例如微软传统的领域,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服务部门还有微软最近投入最多的创新,游戏。
 
盖茨并不完全认同欧莱利的看法。他说现在微软有太多的探索领域。毕竟33年来微软有9000名雇员,今年收入超600亿,纯利润180亿。及时是微软自己的高级主管也很难牢牢掌握这个庞大的帝国。微软现在卖75种产品,其中很多产品还有不同的版本。
 
实际上,盖茨可以给出一个更有针对性的回答。微软希望用一个目标来统领其他的目标,包括赶超谷歌。现在的主导力量是即将到来的云计算时代。微软找到了新的使命,那就是“提供服务到每张办公桌,每个家庭和每个人手上。”这个宏伟的目标也足以让欧莱利满意。
 
让微软感到困难的是,它必须明白计算机领域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历史转型。早些年计算主要是在巨型机上运行,随着制造成本的下降,计算机处理趋向小型化——首先是迷你电脑,然后是个人电脑,最近发展为手持设备。由于廉价的宽带和无线连接,通信一直在追赶这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计算机产业又见证了回归的时代。这导致许多计算又转移回巨型数据中心。这些计算中心的网络组成了“计算云”——巨大的,不定形的,不受地域限制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星云。
 
微笑服务
 
马克尼奥夫,云计算的先驱者,同时也是Saleforce.com的老板,他帮助客户通过网络管理客户。他认为“软件已死”,未来的软件将通过网络和浏览器“作为一种服务”。他的公司有很多服务和微软的软件在竞争。
 
而微软的首席软件架构师奥齐认为,不管什么巨大的变革,现实中客户都讲求实际效用,更能接受新技术和旧技术的合理混合。因此他提出了“软件加服务”这个微软新战略。
 
奥齐对云计算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认为以后很少人会以个人电脑为计算中心,电脑会和很多其他设备一起接入网络这个“集线器”。他指出微软业务的核心将是:找到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将大量中小企业之间的分隔和紊乱的功能全部整合到一个“平台”,然后开发主要的应用程序,最后建立一个程序员为之写程序的“生态系统”。
 
微软曾经用这个方法取了成功,其中最成功的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成功建立了一个“生态系统”,让程序员为Windows开发程序,系统上的程序越多越能吸引人。经济学家称之为“网络效应”。奥齐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云里的Windows系统。
 
他首先从设备集成做起。在最近的内部备忘录上,奥齐提到了“个人设备网”,在这个网里你所有的设备集中在一起,无缝地接入网络。这个网可以实现设备间自动同步更新重要文件,一个设备可以控制另一个设备。微软希望给开发者提供将服务连接成一个新事物的工具。微软已经有一些前进的方向,例如确定用户的身份,跟踪他的所在位置并处理支付业务。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5:50:5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