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5:35:07
《第一财经日报》:虎照“真相”背后悬疑犹在
发布日期:2008-06-30 07:39:54  稿源:
备受舆论关注的华南虎照事件终于有了新的进展.陕西省政府新闻办昨天上午在西安通报了调查处理情况.被戏称为“周老虎”的陕西农民周正龙目前已被公安机关 以涉嫌诈骗罪提请检察机关批捕,陕西省林业系统多名官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乍一看,这起荒唐而蹊跷的事件算是有了一个顺理成章的结局.当初那些坚定的 “挺虎派”们,或被免职,或被开除公职,或受行政处分,算是一败涂地了.相比而言,“打虎派”则因为事件“真相”大白,扬眉吐气.
不用说,这样一个处理结果令人感到高兴.它揭示出一个最基本、最朴实的道理:做人须诚实,且假象终究不能掩盖真相.尽管围绕着“华南虎照”的真伪之辩,长达让人不可置信的数月时间,但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周正龙最终向警方的交代,给“华南虎照”的真伪作了生动的鉴定.

  华南虎照事件真相揭晓,这是包括网络民意在内的公民意见的胜利,也是法治的胜利.自去年10月陕西省林业部门公开宣称周正龙拍到了野生华南虎照片,并给予周正龙两万元人民币奖励之后不久,即有不少网友通过观察照片,提出有作假的嫌疑.有网站甚至专门组织专家出来鉴定该照片的真伪.如果没有各种社会力量为揭开华南虎照真相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谎言就可能被涂描成真.其结果,将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欺骗.

  华南虎照事件真相揭晓,《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作用功不可没.在中央努力推进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政府信息的公开被制度化为一种必需的义务之后,华南虎照事件中相关当事的政府部门其实已无力借助行政权力掩盖真相——尽管少数官员并不曾放弃过掩饰真相的企图.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给了公民合法获取政府信息以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有律师甚至提起公益诉讼,状告国家林业部门,倒逼真相的水落石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积极意义正在显示出来.

  在表象上,坚称“敢用脑袋担保”虎照真实性的农民周正龙输了,陕西省林业厅的多位处级以上官员也输了.但如果梳理这个持续了近10个月的事件,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当中“输”掉的,又何止是周正龙们.陕西省林业厅等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此过程中被消耗被质疑,成为这个事件最让人感慨而无奈的事情.而即便是陕西省官方的最后定论出来,也并未消除很多民众心中的疑惑.

  回顾整个事件,与自称拍到了华南虎的周正龙紧密捆绑在一起的,是陕西省林业厅.如很多人所感觉到的,该林业部门在整个事件过程当中的表现令人感到蹊跷.其一,陕西省林业厅就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的公布相当草率、公布周正龙照片的过程相当草率——而在后来受到省政府的批评之后,林业厅又公开向社会道歉.其二,针对一些民众质疑华南虎照作假,陕西省林业厅立刻作出辩护.该林业厅几名主管官员,此后一直为力称周正龙照片真实的“挺虎派”.其三,陕西省林业厅在事件过程中,就鉴定华南虎照真伪问题上态度异常.

  也因此,陕西省林业厅的作为,不得不令人怀疑其真实的利益动机.一个具有相当级别的政府机构,何至于为了一些照片,而遮遮掩掩,甚至故意遮蔽真相?毫无疑问,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林业部门的形象受到了伤害,政府机构的公信力也间接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进一步看,即便是陕西省政府昨天就华南虎照事件公布了处理结果,但很多人心中的确还存有疑问.有人就已提出质问:周正龙是否为替罪羊?这样一个持续了近10个月的公共事件,仅仅是因为一个农民的作假就能造成?一张本不高明的作假照片,何以如此难以鉴定清楚?这意味着,华南虎照事件其实并没有结束.诸多疑问摆在面前,是在继续考验政府的公信力.显然,回答好这些追问,消除社会的疑惑,这是一个政府走向更为透明、更为法治的必要功课.在看似不大的华南虎照事件背后,实在藏匿着一个不小的命题.

  应该注意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轨,利益分化日益明显,利益主体日益多元.一些人为了个人的、部门的利益,各显神通,甚至不惜通过造假的低级方式来达到目标.华南虎照事件,只是其中的个案而已.如何破除利益部门化的情形,如何建立更为有效而透明的评判体系等,都有待整个社会去探索和求解.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5:35:07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