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个人博文
如今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了电脑,据某高校统计07年的统计,有50%的大学生拥有电脑。其中大三大四的学生电脑拥有率高达80%。而大学生使用个人电脑的场所主要是寝室。寝室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根据地。我们的大学生活有一半以上是在寝室里度过的。那么, 当电脑与寝室结合时, 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位大四的同学说:“寝室一共4个人,有了4台电脑,就是8个人了。大一时,除了正常的上课,自习,听讲座、看电影、逛街几乎构成了我们业余生活的全部。 回顾大一时光,那时大家经常聊天,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卧谈会,聊着津津乐道的种种话题。 到了大二,基本上人手一台电脑,电脑给寝室成员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打乱了原有的作息规律。睡得晚了也起得晚了,生活没有以前规律了——其中首要原因就 是大家都有了电脑。那时的寝室中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个人都对着自己的电脑,沉浸在电脑给自己构建出来的世界里,而对其他寝室成员的喜怒哀乐通常 不再像大一时一样有敏感的反应。到了大三、大四,大家越来越忙,大家凑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几乎都是在电脑旁上网或是写论文。谈论的话题也多是什么游戏 好玩,又有什么新电影好看。”
从这位大四同学的经历来看,恐怕有类似经历者不是少数。这一方面反映出电脑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寝室的和谐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使用电脑的时间上来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上网时间逐渐增多。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偶尔会为自己在网上花费的时间精力感到懊悔。随着上网时间的增 加,一部分同学开始沉迷于网络,迟到、旷课现象也相继出现,甚至有同学长时间上网影响到了身体健康(眼睛疲劳和电脑辐射)和心理情绪(网络综合征)。电脑 在宿舍的普及,不仅对电脑拥有者本身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多为挂科,少数为劝退),而且电脑的不合理使用也给室友的休息及学习也带来了不便,引起了宿舍 内的抱怨,甚至导致宿舍关系紧张。有些同学利用夏季寝室24小时不断电而通宵上网,严重损害了其他同学的正常休息。我的一位同学由于无法适应寝室的恶劣的 学习和休息环境,而不得不到校外租房住。
其次,从使用电脑的用途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多数同学买电脑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自己学习,多掌握计算机相关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实际使用 情况却与此有一定差距。不少同学用电脑主要进行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电视剧、听音乐、聊天交友等娱乐活动。部分同学,自控能力不强,沉迷网络无法自拔。以 致于经常逃课,频频挂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的大四的同学由于挂科过多,今年甚至不能顺利毕业。
电脑带来的不良影响很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内因和外因着手。内因决定外因,内因起主要作用,外因起辅助引导作用。
从内因来说,需要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电脑是我们学习娱乐的工具, 用电脑学习是我们的主要目的, 娱乐只是让我们在学习之余轻松一下, 切不可本末倒置。
其次,合理安排用电脑的时间, 如果为了玩游戏尽量在学习任务都完成的情况下, 或周六周日, 这样安排不仅不会影响到学习, 又起到了劳逸结合的作用, 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大学是人生最精彩的阶段,各种社团活动和讲座丰富多彩。作为大学生,不要只局限在电脑旁边,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挑战和快乐。
第四,多和同学交流。特别是同寝室的同学多交流,合理协调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自己娱乐的同时不可对他人的学习和休息造成影响。互相监督,构建和谐寝室。
外因上主要是学校方面要加强监督和引导。
针对有些大学生玩电脑时间过长,有些甚至通宵达旦,并且已严重影响到旁边同学的现象,应从制度层面上采取管理措施,诸如寝室不定时检查制度、查夜制度、通宵登记制度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电脑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另外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采取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网上心理咨询等方式,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以提高抵抗网瘾的能力。
学校建立完善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学生自身加强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养成合理的学习,生活习惯,发挥电脑的积极作用,去除其不良影响。合理使用电脑,创建和谐校园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