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3:03:10
《大众软件》:山寨机拉动未来?
发布日期:2008-07-26 19:01:21  稿源:

山寨机应不应该继续存在?在6月初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对深圳山寨机的调查公布之前,虽然山寨机实际上已经走进了诸多消费者的口袋,但对于这个问 题,舆论上几乎给出了一边倒的答案。尽管在央视曝光山寨机之前,关于山寨机产业链的报道和揭示已经充斥于各个媒体,但正如社会上存在的许多其他问题一样, 曝光归曝光,原来怎样生存的,现在还是怎样生存,只不过更小心谨慎一些罢了。直到摄像机直观地把山寨机的现状和缺陷呈现在公众面前,问题似乎才严重了起来。
深圳市相关主管部门立刻展开了市场大查处,以山寨机聚集而著称的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那些原本各色各样的山寨机一夜之间几乎全部消声匿迹。谁都知道,从铺面上消失并不意味着山寨机产业就要消亡了。山寨依然存在,但为何山寨能红火到如今现在这个地步,其背后的原因,却让所有关注中国手机和数码产业的人士陷入了新的思考。

山寨机并不是在这两年才骤然出现在电子市场的,早在2003年,国外各大品牌手机一统中国市场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山寨手机在各地出现。当时记者就曾经有外地朋友来咨询某款名为“搜豹”手机的情况,结果是必然的。记者压根没听说过这个牌子,也不知其底细,因此给出了不建议购买的答案。但结果是朋友还是掏出了钱,购买了这款外形与功能几乎与当时流行的三星折板手机一样的神秘手机。在随后3年的交往中,记者见到这款手机一直良好发挥着应有的功能,只是电池老化得很快,其间换了一块电池而已。那个时候记者和朋友都不知道,这就是当时已经隐然兴起的山寨手机前身。在国家放开手机生产牌照监管制度之前,此类手机被称为“黑手机”,意为没有合法生产牌照生产出来的地下手机。因为生产不合法,所以质量和售后服务都不能得到保证,所以“黑手机”一直是手机市场上受到投诉最多的产品。令人尴尬的是,投诉归投诉,很多消费者在扔掉已经坏了的黑手机之后,转身又同样买了一款更新更漂亮的黑手机。只是因为黑手机性价比相对合法手机更好。因此尽管屡遭打击,但没有生产牌照的黑手机在市场上坚强地生存了下来。直到手机生产牌照准入制度取消。

  在生产牌照制度取消之前,也有一些不甘于长期生存于地下的国产手机厂商试图获得合法的身份。事实上,在取得生产牌照之前,诸如CECT、普天、TCL等国产厂商早已具备了手机生产能力,并有少量产品流传于市场,按照规定来说也属于黑手机之列。但在取得牌照之后,部分厂商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例如TCL凭借被人讥笑为“乡长太太必备”的钻石手机、真皮手机,几乎一统南方二线城市市场,销量总额进入南方市场前三甲。因此更多的企业认定国产手机有利可图,如多普达、熊猫等厂商想尽办法获得了手机生产牌照,大举杀入市场。但后来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TCL、波导、普天、CECT等品牌很快还是败在了三星、MOTO、索尼爱立信等国外厂商手下。是不是只有“黑手机”才是国产手机在市场上的生存之路?这个有些让人绝望的问题在很长时间都摆在国人面前。这使得后来山寨机的兴起,几乎被认为是一个奇迹。

  没有了手机生产牌照准入制度,按理说国产手机产业就不存在了身份限制问题,可以名正言顺地与外企竞争。但在山寨机崛起之前,没有多少人对这种竞争抱有足够信心,原因很简单,CECT、熊猫手机的前车之鉴告诉后来者,没有核心技术和设计制造能力,仅仅具有成本和渠道的优势,并不足以与巨无霸一般的国外大品牌对抗。因此尽管没有了所谓的“非法”身份问题,山寨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被视为问题手机的化身。“山寨机”这个略带蔑视的名称,也源于此种思路。

  山寨机崛起的原因,现在看来非常清楚:在牌照准入制度取消之后,法律身份限制问题不存在了;联发科公司研制出的廉价MTK手机芯片又使得原本存在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由于MTK芯片把手机主板、软件集成到一起,只要加个外壳和电池,谁都能用MTK提供的手机“半成品”生产出一台手机。但这两项便利仅仅是山寨机崛起的前提,真正让山寨机成了气候的原因,是来自于市场的强大需求,以及山寨机深入了解市场,完全根据本土市场需求设计制造的思路。尽管在质量上山寨机还存在不少问题,外形设计上也还是以仿制为主,但低廉的价格和五花八门的功能设计组合,使得山寨机对于中低端市场用户具有充足的吸引力,所以山寨机才能在种种争议中奇迹般生存下来,如今已经有登堂入室的迹象。

  山寨机的出现,客观上是深圳、东莞一带电子产品综合实力提升的结果,不但是核心芯片,这个地方其他电子配件的生产、模具甚至包装的配套生产能力,使手机生产的各个环节变得方便容易。山寨机生产商可以在不同厂商订制好手机的各个部件,自己只要装配就可以。没有这样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能力,就不会有山寨机的出现,这样的配套能力全世界也只有深圳、东莞一带有。而山寨机的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从手机产生到现在都存在,这是因为国家手机证书发放等制度方面存在盲点。国家对手机批文的过程时间太长,市场在此前已经开始流通,而正规厂家还不能公开来赚这份钱,导致黑手机的空间相当大。这种情况与盗版很相像,短期内很难进行控制。因此尽管华强北的电子市场暂时不见了山寨机,但我们都相信山寨机不但没死,还活得更好了。

  但在打击的同时,如果我们能暂时先抛开山寨机身上存在的“抄袭,模仿”以及不稳定的质量问题不谈,就山寨机崛起的真正原因进行思索,我们就会发现对于中国手机产业来说,山寨机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过街老鼠。在IT行业兴起之初,我们都知道老外有“车库文化”,他们的“车库文化”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新浪潮,从电子产品到数字产品到互联网,很多创新的产品和创业者都是在车库里开始了自己的征程,例如仙童公司和Google。很多时间以来我们都在思索“硅谷”和“车库文化”强在何处,却没有回头想想,国产的“山寨文化”是否有可能同样带来革新的浪潮?

  无线通信终端技术发展到今天,其技术壁垒已经不再如过去一般森严,而消费群体的低端化和广泛化,使得对手机的功能需求多样化,对质量的要求也宽松了。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我们不仅有为世界品牌提供加工制造的大型OEM企业,还有众多的小型加工企业,甚至是作坊式的小厂。他们靠着几台设备,一些人力,在做着各种五花八门的产品。无论是出于市场竞争原因,还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所谓的“山寨厂”并不满足于为他人加工产品,而是把未来放在自己创造的产品或者品牌上,研发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创新也是顺理成章的需求,MTK平台的出现事实上就是源于此。“山寨厂”的初期肯定会是追求快速的利益回报,想方设法走捷径,但是在“山寨”产品中,除了“抄袭,模仿”之外,还有很多设计思想上的创新可见。创新能够带来更大的利益,只要能够平衡风险,所以与其一味打击山寨机,倒不如正视市场和制造方的需求,规范和创造更好的产业环境,将这种需求合理释放出来,振兴国产手机产业。是一种基于生存压力的产品创新,是一种初创公司的创新。而真正大公司的创新,核心却是平台创新。按照杰弗里·摩尔的观点,真正的创新是要构建差异化的区隔。而单纯聚焦与产品创新的公司很难做到持续性创新,有一些山寨机正在寻求升级,关键是能否找到替代产品创新的平台创新模式——不一定非得跟诺基亚一样。对与诺基亚、摩托这种公司而言,放下身段,学习山寨机的这种创新思路与文化,也是深刻洞察本土的一种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9月,在与重邮信科、大唐等多家厂商接触后,MTK最终以3.5亿美元收购ADI手机芯片产品线,正式进入TD-SCDMA市场。此后,在今年2月的移动首期TD-SCDMA终端招标过程中,MTK通过ADI在招标产品中已占据逾50%的芯片解决方案份额。这说明,整个行业和有关管理部门也同样在思索“山寨文化”。山寨机骤然兴起的同时,中国3G通信系统的建设也进入关键时刻,这个巧合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TD-SCDMA标准的手机通信测试让国产3G的成败呈现出模糊的态势。而山寨机的兴起思路,对于国产3G通信建设有着很好的启示。技术上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核心标准,山寨机的兴起也说明我们拥有完备的产业制造链,如果能把山寨机所体现出来的设计和创新风潮有效导入国产3G手机的研发中,将山寨的本土化和规范化落实,那么目前举步维艰的国产3G标准通信系统有可能迎来新的转机。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3:03:1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