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杰伦在《阳光宅男》里唱着:"钥匙挂腰带,皮夹插后面口袋,黑框的眼镜有几千度,走起路一不注意就撞树……"当日本漫画《萤之光》里27岁的女主角雨 宫营成为深入现代女性心目中的"宅女"形象,"宅男宅女"这个新鲜词在现代青年男女身上演绎得如此生动,这场流行风引起了高度的社会关注-- "宅男宅女"是网络新兴起的一个词,特指"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上班或上学"的新新人类,多为"80后",在现代大学生中较为普遍.过分沉迷动漫、游戏、影碟等,喜欢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喜欢与陌生人接触,不爱结识新朋友.
内向,缺少交流、逃避:"宅人"话"宅"
现就读于中国计量学院的裘同学差不多集聚了几乎所有"宅女"的特质,被相熟的朋友们奉为"资深宅女",她痴迷、依赖电脑和网络,懒得上学,作息时间不稳定,饮食无规律,极少出门,不喜欢接触陌生人,万事都懒却勤于更新日志,喜欢漫画、动画片中的虚拟人物.现年22岁的她"宅龄"可追溯到高中时代,从寒暑假"宅"在家中到如今一年四季"宅"在寝室,裘同学有着一本自己的 "宅经".
"我本身就是一个懒人,懒得出去买吃的,懒得逛街购新衣,懒得运动,懒得和朋友出去K歌泡吧,有时甚至懒得说话.幸亏有了网络,它提供给我一个很好的窗口,让我接触外面的世界,既满足了物质需求,又充实了精神生活,一举两得.我在淘宝上买东西,用MSN和QQ同朋友交流,利用各种软件完成自己的功课工作,下载最新的电影电视剧,多省钱多省力啊!足不出户照样可以了解世界万象." 裘同学这样描述着自己丰富的"宅女"生活.
裘同学的妈妈很为女儿的"宅女"生活发愁:"虽说她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但现在越大越不对了.她每天就对着电脑上网,一天只吃一顿饭,和她说话爱理不理,叫她出门走走不愿去,连学校上课都懒得去.她爷爷奶奶年纪那么大了,还约上几个邻居、朋友去爬爬山、喝喝茶,过得很充实,这孩子怎么就喜欢整天待在家里啊?"
父母们很少能容忍"宅男宅女"们整天待在家里自娱自乐的生活.在父母眼里,每天按时出门上班才叫工作,有空做做运动、逛逛街、和朋友打牌、聊天才叫生活.而对于新新人类来说,这些在互联网时代足不出户就能办到,不再是必须出门的理由.
和裘同学志同道合的小沈也是个标准"宅女".她在一家教育机构任美术老师,教学龄前儿童画画.因为休息日总是在周一到周五之间串休,别人最空的双休日却成了她最繁忙的工作日,与朋友搭不上,使她过上了"宅女"的日子.
"我放假就懒在家逛逛网店,去边锋打打麻将,下载电影看看.饿了就叫外卖送上来.我买了个床用电脑桌,电脑一架基本不用下床了,黑夜白天连轴挂着是经常事.爸爸妈妈做生意经常要去外地,没空管我也管不了我.我觉得这样挺好的,现在80后哪个不这样生活啊?"小沈将自己的"宅女"生活扩大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杭州某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陈某自认差不多也快成"宅男"了.他自己缺少跟他人交流,心情不好或是做了某件事很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时找不到人,会不自觉地想去上网.同时,由于性格内向,一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就自己查资料解决,在课堂上基本不问问题,也很少主动回答问题,给老师的印象不是很好,到了期末考试最后老师给出的分数往往比他人低.他觉得不公平,但又不想去和别人争,就把很多的时间都放在了网络上.
他还谈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蛮厉害.例如他一个同学的寝室6个人,只有一个人比较认真学习,其他几个人都是呆在寝室与电脑为伴,大家自顾自,都不会来提醒你说"某某,你玩电脑玩的时间太长了,父母供你读大学不是来让你整天玩电脑玩游戏的".没人提醒你,反而在影响你,可想而知,只能是越来越"宅"了……
浙江工业大学的夏同学觉得,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也是造成宅男宅女的重要原因.父母应该在孩子形成这种习惯之初就及时给予教育和帮助,放任孩子一天天沉迷,迟早会积重难返.有些家长缺少对孩子应有的关注和关心,直致孩子养成了坏习惯之后还未察觉,而有些家长则是过分溺爱,事事顺其意,到后来无力纠正孩子的错误,致使"宅男宅女"在家中一直顺利地"宅"下去了.
利乎?害乎?"宅男宅女"现象面面观
真的是每个80后的年轻男女都乐于做"宅男宅女"吗?裘同学的好友孙同学就很不认同于裘同学的"宅女"生活.
"我和她小学、初中都是同班同学,她一直是蛮慵懒的,小时候没有网络,她就爱看漫画,拼拼图.后来开始沉迷网络,叫她出来玩,不是嫌天气不好就是嫌马路上人多拥堵.暑假大多数同学都忙着出去实习,考证,就她照样宅在家里,根本不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明年这时候大家读研的读研,出国的出国,工作的工作,她这样一直下去可怎么办啊?总不能在家当寄生虫靠爸爸妈妈养吧?"
最近,在杭州某大学的一个QQ群里,就"宅男宅女"现象,大学生们展开了讨论,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赞成有反对,当然,更多的是提倡理性看待这一问题,正确利用网络.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往往会脱离现实中的生活,毕竟网络和现实的生活是有距离的.上网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很多人的工作是在网上完成的,娱乐是在网上寻到的,恋爱是在网上谈成的,还有不少人的第一桶金也是在网上赚到的,但是,网络终究不能完全代替现实.
李*(5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接触世界的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只要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做一下暂时的"宅男宅女"还是可以接受的.有些人是觉得现在自己接触的圈子太小,可以借助网络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也有些人是缺乏社交自信或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想在网游中寻找自信.
cherry(44******):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最新信息,网上购物方便又时尚,网络游戏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新方式,控制能力好就可以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
林**(52*******):人们看问题的眼光需要改变.我不认为"宅男宅女"有任何不妥.有些沉溺于网络游戏的人往往更聪明,一旦进入社会更能生存;在网络中,他们知道团队合作,为了胜利必须运用策略;现在他们尚未对现实生活有固定的目标,一旦到了那个年纪,有了责任,不一定做得比别人差.
飞*(50********):与其说宅男宅女沉迷于网络,不如说他们沉迷于寂寞和自我的孤独.
朱*(19*******):虽然我自认也有点宅宅的,但是我在理智上还是比较不支持"宅男宅女"的.宅男宅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跟外界联系的根本原因还是害怕直接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同时也害怕在与那些同龄社会精英的比较中相形见绌,这是一种由于自卑而对现实的逃避.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就好比是吃饭.有些人选择正常的吃饭,每天要买菜,烧菜,还要洗碗,宅男宅女的生活方式就好象是磕药一样,每天吃维生素片,钙片等,这样也许能满足所有的营养需求,同时也更方便--而且在网络世界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像吃饭,你吃山珍海味,他吃青菜萝卜.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也许花时间和精力忙碌于吃饭的过程本身才是最宝贵的乐趣.我虽然宅,但是每次宅的时候都很有罪恶感.我想也许很多宅男宅女只是不愿意尝试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所以常常说宅有多好、多方便.
走出"宅"门:划清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
浙江工业大学的夏同学说,现代社会发展脚步太快,从孩童时代起到中考、高考、就业、成家、立业,学习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实生活让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喘息发泄的出口,而网络的发展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所以很多人投入了网络的怀抱.在网络中,你能实现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事情,而又不必面对现实世界的残酷竞争压力.你能随心所欲地谈天说地而无所顾忌.网络能有效地缓解暂时的压力,给人快乐和放松,而其危害却也悄无声息、逐渐积累.就像毒品一样,当你慢慢喜欢,适应上了这种放松方式,以后就再难摆脱.
上海某高校胡老师说,"宅男宅女"下意识地逃避人际交往,把从外界感受到的压力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缓解,这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也是一种逃避.他们在网络游戏和动漫中随意变换自己的特征,扮演自己理想中的角色,找到自信、自我满足和成就感.但长期的角色扮演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久而久之就不能适应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不利于身心健康.过分依赖沉迷在虚拟世界之中,会使人逐渐脱离现实,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胡老师认为,8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自信、有个性、崇尚新事物,模仿欲望也很强烈,他们之间互相模仿,互相影响,把窝在家里的"御宅"生活理解成一种时尚.所以,要想改变"宅男宅女"们的"御宅观",还得从他们自己做起,不要受外界影响而盲目跟风模仿,要认清网络的本质,划清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持之有度.要试着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学会容忍自己与别人的不完美.多参加户外运动和活动,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增加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的机会.
"御宅族"的父母可以通过一些话题和子女建立沟通,抹平文化差异.与其对这些撵不动的"赖窝鸟"一味责备,不如通过安排一些家庭活动强迫他们远离网络,为他们安排一些事情做,让他们保持与外界的接触和互动,没有时间赖在家里.
胡老师说,父母不应对80后的独生子女过分溺爱,不能万事亲力亲为,所谓"帮助"还应包括多给年轻人一点空间、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自处理一些问题,形成他们自己的社交圈,从而挖掘与人交流的趣味,体验克服困难的艰辛以及挑战成功后的成就感,探索现实世界的美好.这对"宅男宅女"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