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5:41:06
清除入侵物种结果本地物种灭绝 生态岂能肆意更改
发布日期:2017-06-05 07:06:13  稿源:网易科技

1977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当地政府释放了一种掠食性蜗牛。他们希望这种蜗牛的引进将有效地控制另一种入侵性蜗牛:之前被引进的食用蜗牛。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们报告称,本地蜗牛的数量出现令人震惊地下降。十多年来,当地野外生存的48种本地蜗牛——帕图拉蜗牛(genus Partula)处于灭绝状况。帕图拉蜗牛的灭绝带来极大反响,部分原因是这些蜗牛在灭绝之前,是首次在野外验证达尔文进化理论时的研究目标之一。

过去几十年,全球很多地方开展了控制和根除入侵物种的尝试,通常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然而,最近一篇标题为《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的论文,强调当决定是否控制或根除入侵物种时,科学证据和独立评估的重要性。

从岛屿到大陆

全球越来越多的地方推出了控制大规模入侵物种的举措。最早到2018年,疱疹病毒将释放至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系统中,其瞄准的是侵入性鲤鱼。作为“濒危物种战略”( Threatened Species Strategy)的一部分,澳大利亚还计划杀死两百万只野猫。

在塔斯曼海(Tasman Sea)的另一头,新西兰已经做出大胆承诺,到2050年完全消除三类侵入性捕食者。

图注:新西兰希望根除三类侵入性捕食者,包括大鼠、刷尾负鼠和白鼬。

不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入侵物种控制计划:在美国,政府决定向捕杀入侵性鱼类的人提供赏金。欧盟将其400多万平方公里境内的37种动植物列入黑名单,其中许多已在当地安家落户,将被列为控制(而非预防)措施瞄准的目标。

同时,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使得在整个大陆范围内根除入侵物种真正成为可能,例如,“基因驱动”(Gene Drives)技术可以降低入侵物种的繁殖成功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令人吃惊的新生物技术,让科学家可以更容易地使对动植物的基因组进行遗传修饰。它为全球一些最严重的环境、农业和人类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潜在解决方案。

这些项目将在大型而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实施,一些选择——如释放病毒或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物种——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管理上的风险

虽然这些项目可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它们存在可能造成意外和不良后果的风险。

一个最好的例子是利用病毒清除澳大利亚一百万平方公里流域中的鲤鱼,该项目被命名为“全国鲤鱼控制计划”(NationalCarpControlPlan)。让一些科学家感到担忧的是,病毒可能在不同物种间传播,同时数百吨死鱼可能污染水道和消耗水中的氧气带。负责该项目的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表示,该病毒安全有效。

尽管广泛的媒体报道给人的印象是该计划不久将获得批准,但实际上直到现在该计划尚未发布风险评估报告,并计划到2018年时提交该报告。

清除已在本地安家落户的入侵物种,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些物种已在当地食物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本地动物提供藏身的处所,支持生态系统的一些功能,其突然消失可能破坏对本地物种至关重要的生态过程。

例如,在美国西南部,由于认为非原生的柽柳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当地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清除它们。

然而,随后的研究表明,柽柳的负面影响被夸大了。在一些地区,这种植物实际上被大量濒危的姬鹟用来筑巢和抚养它们的后代。

图注:一只黍鹀站在一棵花朵盛开的柽柳的枝头上。

基于科学的解决方案

《自然生态与进化》这篇论文,强调了实施大规模入侵物种控制措施前必须考虑一系列因素。

从根本上说,除了纯粹的思想认识问题,控制或根除入侵物种必须具有生态和社会效益。一开始,这可能看起来可以轻易做出决定的一件事,但控制入侵物种的举措往往是高度政治化的,而是否科学退居次位。由于用于保护资源的资金通常稀缺,因此资源不浪费在可能无法实施的或可能导致环境破坏的项目上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避免幻想通过控制入侵物种来解决我们所有的环境问题。这意味着解决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全部人类压力。我们还必须考虑消除一种有影响力的入侵物种可能使其它入侵物种受益的情况,以及捕食和竞争增加及生态过程或栖息地的改变可能对本地物种造成的伤害。

对入侵物种控制计划进行全面的风险利益评估,能让决策者主动避免、控制或接受这些风险。

例如,数百吨死鱼尸体的分解可能会导致短期水质污染或本地物种的死亡。然而,最终如果该病毒有效并让本地物种有恢复的机会,这些风险就可以接受。

大规模控制入侵物种需要仔细评估风险和回报。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决策者提供更好的科学决策指导。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5:41:06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