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的热销不是偶然的.“山寨机”的生产者、销售商、设计人员很懂市场,他们很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他们推出的产品的特点,比如外观新颖、 功能全、待机时间长,价格便宜等等,正是消费者需要的.“山寨机”的款式翻新很快,很契合喜欢变化、喜欢新事物的年轻人的心理,“山寨机”体现出的其实是 一种快餐文化.创新精神值得借鉴
国内品牌手机生产、销售企业,应该把“山寨机”的“崛起”当做一次挑战,“山寨机” 的成功虽然有不规范的地方,但是它了解、迎合,甚至引导市场和消费的能力,它身上的创新精神是值得品牌企业借鉴的.“山寨机”的生产、销售理念是对传统生产、销售理念的挑战.吴亦明认为,面对“山寨机”的走红,国内的手机巨人们不应该怨天尤人,而应是在反思自己的生产、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观念,迎头赶上.
国家有责任招降“山寨机”
对大量“山寨机”生产企业的违规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必须有章可循.“山寨机”没有经过质量检测,不能保证质量,售后服务很差.
从长远看,大量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流入市场,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损害.相信国家会找出办法,把“山寨机”纳入正常制度管理.
别给消费者扣道德帽子
消费者消费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自身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在面对相同产品的时候,价格的高低很自然就成为他们取舍的标准.不能简单地判断说,购买“山寨机”的消费者就是道德低下,更不能上升到是中国人缺乏道德底线.
在北京秀水街,老外买起假货来也是成群结队的.这是不同生产商之间进行的一场不同群体的利益博弈.你说买假货的消费者违背了道德,但是你能保证所谓的真货生产商、名牌生产商,他们就没有在赚取暴利,没有在坑害消费者?他们卖的衣服要几万块一件,其中的成本有多少?
文/《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