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6:33:58
MID:理想照进现实
发布日期:2008-09-27 00:35:03  稿源:
2007年4月,Intel首次向业界推出了其最新处理器芯片ATOM,并提出了基于该芯片的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产品概念。如果说产品性能和工艺的提高是Intel处理器业务的纵向提升,那么近几年,UMPC、Desktop、ClassmatePC以及MID等一系列产品和概念的提出则可以看成是Intel在处理器业务上的横向探索。最近,各大厂商纷纷发布基于MID概念的产品,那么,MID到底是怎样的产品?与我们熟悉的UMPC有着怎样的区别?
一、MID与UMPC

近年来,UMPC和MID等概念逐渐风靡IT市场,超便携、能联网等共同的优势让它们倍受商务人群的青睐。然而,正因为UMPC、MID都是新概念,而且在产品上有诸多的相似之处,消费者往往在选择的时候难免晕头转向,尤其是一些厂家和经销商故意混淆概念,让消费者更是无所适从。

MID与UMPC,最直观的区别在他们命名上就可以区分:Device VS  PC。

UMPC即Ultra Mobile PC,超便携个人电脑,最初的概念由微软提出,屏幕需要在6英寸以下。在目前UMPC的阵营中,凭借与微软良好的合作,美国顶级UMPC品牌OQO率先开始研发,把握了市场先机,在美国本土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大量应用,目前在中国本土笔记本市场上已经能见到OQO活跃的身影。除此之外,OHJINSHA、富士通等老牌笔记本厂商也纷纷推出UMPC产品。UMPC配置的软件平台标准的微软XP与vista平台,硬件配置完全采用与笔记本功能一样的超低电压的CPU、内存、硬盘,同时还为用户提供多种联网方式、内置蓝牙等,而且ECM、OA等软件平台都可以随时随地登陆和使用。

MID即Mobile Internet Devices,移动互联网设备,英特尔在2007年北京的IDF大会上首先推出这一概念,指的是屏幕在4英寸到6英寸之间,采用英特尔Atom处理器的产品。至今已有多家中国本土厂商在各种展会上展示自己的MID。MID和UMPC在产品尺寸上都非常小巧,也都能访问互联网,作为PDA、智能手机的升级版,MID由于其实现的功能差异而选择MIDinux软件平台,这一方面决定了其本身与别的软件存在兼容性问题,另一方面也决定其不可能采用与笔记本一样的CPU、超大内存与硬盘。

所以,UMPC是一款超便携型笔记本。而MID只是一个移动设备,只能满足一些较为简单的日常网络应用需求,严格意义来讲,MID只是PDA等终端移动产品的改良升级版。UMPC是电脑(PC),而MID是设备(Devices)。

二、MID能否不负众望

作为Intel新兴市场挖掘的最新武器,MID自然被寄予厚望。然而面对市场对UMPC、ClassmatePC等已经上市产品的平淡甚至冷淡反应,MID也因此肩负了更加重大的责任和意义:若能取得如期的市场效果,MID将真正成为Intel处理器产品横向发展的重要突破,Intel处理器业务也将在新的坐标维度上得到真正拓展,产业界亦将继续在Intel的引领下向前发展。在这一点上,与其将MID看成是一个新产品,倒不如说它是Intel处理器业务转型理想的新尝试。

从产品本身来看,MID强调的是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应用,这也因此对无线互联网环境提出较高要求,然而全球特别是我国无线互联网建设的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截至2007年底我国WiFi热点数不足一万个;GPRS带宽的限制制约了它的互联网体验;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体验最佳的网络接入方式Wimax在近期内还很难实现规模化应用。此外,MID便携性对Atom芯片能耗的挑战还在继续:目前MID续航时间可达23小时,与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尚有差距。而软件兼容、网络内容提供等方面的完善仍需时日:出于成本考虑,未来大多数MID将采取Linux等开源操作系统,而Linux下配套应用软件及网络内容提供的开发还需时间。如此,产品软硬件性能突破及应用环境改善成为MID发展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门槛。

理想与现实之间从来都不是平坦大道,在突破现实障碍的途中,不仅需要巨大的投入,更需要敢于追求理想的勇气。可以预见,MID的发展还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6:33:58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