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illa从Netscape失败的灰烬中站起,希望在微软控制的网络浏览器市场中,为用户提供另外一个选择.2005年,Mozilla推出开源浏 览器Firefox 1.5.此前,微软IE浏览器一统天下,而现在,微软IE市场份额正在下降,Mozilla的份额则升至20%.与微软庞大的软件帝国相 比,Mozilla的成功更令人侧目——该公司的员工还不足200人.近日,Mozilla CEO约翰·莱利(John Lilly)接受专访,谈到了Mozilla的企业哲学以及谷歌Chrome是否存在威胁等问题.以下为访谈全文:问:目前,Mozilla是一个拥有2亿用户,但员工数很少且缺乏后续资金的组织,你自2005年就加入了Mozilla,1月份开始担任CEO,请问你如何让这一切运作起来?
答:Mozilla的表现不可思议.我刚到Mozilla的时候,公司仅有15名员工,2000万用户.现在,Mozilla看上去象是一个拥有180名员工和2亿用户的公司,但这明显低估了Mozilla的规模.Firefox 3中,约40%的代码并不是Mozilla的员工所编写,而是由不同国家的人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开发完成的.
问:你将Mozilla称为一个“浑序”(Chaordic,英文浑沌“Chaos”与秩序“Order”的组合,意为乱中取序,序中求变)型组织,这是什么意思?
答:这意味着要所有人都要尽力承担责任、进行决策,并尽最大可能向更高端方向推进.有许多类似的系统,例如互联网本身.在某些层面上,这导致系统的发展不可预知,但却非常强大、健康,对用户的态度与贡献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并极有可能带来出人意料的创新.
我们的重点是为用户提供开发自己产品的工具和系统.如果用户想进行旁遮普语(注:一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本地化工作,我们将尽力帮助用户完成.我们将自己视为火力助推剂.
问:如果将Mozilla描述为一种民主制度是否合适?
答:不是这样.Mozilla的开发者无需舆论或者投票,即可做出自己的决定.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讲,代码开发者有权自行决定,我很难否决一个产品创意,那不是我们的工作方式.
问:例如?
答:我很难去改变Firefox里的菜单项目或者起始页.当然,也要考虑到与谷歌合作等复杂的商业关系,并非一切都会推向外部.
问:你们的主要营收来源是谷歌支付的授权费,但谷歌最近推出了与Firefox竞争的Chrome浏览器,这将对Mozilla造成何种影响?
答:我们还不知道.我们与谷歌关系很好,谷歌做了许多改善互联网或提供更多信息的工作.Firefox的部分组件也与Chrome进行共享.我不太确定用“竞争”这个词来描述彼此关系是否恰当,我们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谷歌也抱有同样的目标.
问:你曾经说Mozilla使网络变得更好,那有没有称霸的梦想呢?
答:完全没有.我们每天所谈论的使命,是保持网络的开放性和参与性.2003年,Mozilla成立时,认为96%的网络都被微软控制对于用户并非好事.我们的目标只是为了让网络变得更好,我们只会聚焦于此.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 Mozilla的开源本性非常重要.另外,我们的社区也非常重要,我认为谷歌的Chrome开源项目正在效仿它.
问:如果有人推出了比Firefox更好的开源浏览器,且Mozilla销声匿迹,这对该公司来讲是成功还是失败?或者都有一点儿?
答:这并不是最主要的计划.我们的任务是保持网络的开放,我们借用Firefox作为平衡的工具.我们知道,必须开发出好用的Firefox 3、3.1、4以及手机浏览器,否则人们不会关心对我们的这些产品保持关注.
问:你们在手机上的计划是什么?
答:我们希望能确保手机网络会比目前手机行业提供的要好.现在的手机网络是一个封闭的、隔离的网络,用户获取信息的体验并不完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开发一款手机用Firefox浏览器,目前正在进行开发,未来几周可以看到几个内部测试版本.
问:你们有类似谷歌云计算方面的计划吗?
答:单纯模仿谷歌并非明智之举,我们可以进行其他人无法完成的云计算,例如同步服务,让苹果上的浏览器设置与PC浏览器设置一致,可以将书签放到“云”中.这样当用户在工作场所关闭电脑后,可以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看到同样的书签、标签以及打开的页面.一旦我们设置好类似的系统,我们将可以让第三方开发程序完成上述工作.
新浪科技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