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2:39:48
TD国策争论:政府必须二选一
发布日期:2008-11-02 15:40:01  稿源:
“如果应对不好,TD-SCDMA很可能成为一场政治秀,一个记忆上的符号,或者被新技术的浪潮淹没.”
这句危言耸听之辞并非出自TD的反对阵营,而是来自一位忠实的推动者.“4年前,也是国际通信展,那个时候我演讲的目的是为TD呼吁,当时TD陷入严重的 困境.”2008年10月23日,在由本报举办的《从电信大国到电信强国》论坛上,国资委研究中心项目执行主任宇德海感慨道:“现在国家已经大力来支持 TD,TD发展应该一帆风顺,但实际情况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在他的话背后是深深无奈:TD发展十年才刚开始试商用,根据中移动最新的数据,其使用人数刚刚过30万人.而与之同为3G标准的WCDMA截至今年6月,其全球用户累计已经达到2.53亿户,CDMA2000也早已超过了1亿.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政府、运营商乃至产业链在如何发展TD的思路上,却仍有着太多未解之结:政府云遮雾罩的3G发牌时间、外资厂商的小心翼翼、本土厂商的问题频频……当所有的问题集合一起,TD的命运就可能出现波折.

  “在这个时候,国家需要彻底明确,是希望TD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还是下定决心把它发展成与WCDMA和CDMA2000相抗衡的标准和产业.”泰敏祺企业管理咨询(TMNG)中国区总经理云鹤说,“如果是后者,那就需要政府以鲜明的政策加以支持,引导整个产业.”

  TD背后的政府之手

  “一切都始于政府的一声令下.”

  这是一位业内专家与记者交流时的感慨.在这位专家看来,无论WCDMA、CDMA2000还是TD-SCDMA,政府都是背后的实际推动者.

  在WCDMA的发展历程中,政府的推动力最为明显.在西欧国家,WCDMA几乎就是3G的唯一标准,同时,欧洲3G牌照拍卖时,拍卖收取高额的牌照费用,但只要较低的首付,余额允许长期小额偿付,以降低运营商财务负担;规定了严格的商用网络投放时间和覆盖要求,却又放宽运营启动时间和初期覆盖要求,以提高运营商的信心和发展空间,可谓煞费苦心.

  类似的情形也在北美上演,CDMA发展同样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而在中国,自TD诞生以来,也同样染上了浓厚的国家色彩.从支持大唐和TD联盟研发TD,到指定中移动运营,都是由政府的行政手段在主导全程.

  其中原因无需解释,无论从国家信息命脉的安全考量,还是着眼于以核心标准带动相关的装备制造产业升级,3G都事关国家通信产业大计,无论对美国、欧洲还是中国,都是如此.

  “纵观世界历史,后进国家追赶上先进国家,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都在产业更替,尤其是新兴产业更替时后来居上抓住了机遇.”宇德海说,“TD就有可能成为通信产业更替中承担国家后来居上的载体.”

  “随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TD进程的推进,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芯片、软件、整机在内的完整的手机产业生产链.并在若干重大技术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3G市场的持续成长和技术知识的多样化,正推动移动终端产业进一步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鲁阳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标准的推动并不够.

  “我在5年前一个报告中就写到,其实我们不应该过分看重一个标准.”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吕廷杰认为,标准是政治的产物,是不能卖钱的,只有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以举国之力进行产品的投入和研发,乃至保证新技术在全球的市场扩散能力,才是更为关键的要素.

  但依靠政府推动发展起来的TD产业,也恰好受制于此.“对于TD,政府现在更多是要求运营商来发展,要求多少时间内发展多少的用户,但除了少数的核心研发厂商,政府并没有对整个TD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云鹤表示.

  这导致的结果是,除了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的厂商,在TD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数厂商的参与热情都不强烈,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放缓.而且,在TD 市场大规模发展之前,即使获政府支持的厂商,也同样处境尴尬.“由于政府的支持是以项目结算的,可能投了这一笔,就没有了下一笔,来源不固定.因此,无法从市场上获得收益的企业面临着资金枯竭的问题.”易观国际高级电信分析师邓中元向记者表示.

  国外大企业参与的热情也不高.今年5月,凯明信息的倒闭成为TD史上难掩的伤痕.凯明的17个股东囊括了德州仪器、诺基亚、LG等设备巨头,也不乏风险投资商,但各家均没有进行增资,这可以看出国际厂商对于TD的信心不足.

  业内人士一度认为,倘若政府心存犹豫,TD早已走向安乐死.

  TD的生死时速

  今年4月1日,TD正式试商用.6月,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明确提出“TD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国家全力推动TD市场化的政策由此明朗,TD终于撑过最为危险的时期.

  “如果不是工信部的成立和奥运的3G承诺,TD的政策或许还会再拖下去.”邓中元说.

  尽管如此,TD产业链仍然阴云笼罩,天线体积大、网络的故障多,稳定性差、终端质量和价格达不到要求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仍然困扰着TD的发展.中移动总裁王建宙此前也向本报记者表示,终端已经成为阻障TD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是TD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TD现在很弱小,还没有满月.今天我们要考虑的是我们怎么样让它长大,怎么样让它满月,现在不是夸TD的时候.”发改委体改所产业研究室主任史炜直言不讳.

  “在WCDMA发展的初期,终端功能单一,终端的工业设计、终端芯片、终端软件研发、终端价格高等问题同样是困扰WCDMA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不久前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中,TMNG分析称,直到开始投放后的4-5年,WCDMA终端价格和功能问题才逐渐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随着终端款型的不断推出,满足了各个消费群的需要,WCDMA用户数直线上升;2005年、2006 年,WCDMA手机款式达到总数量的13%和17%,与此同时,WCDMA的用户数量发展也迎来高潮,WCDMA产业由此开始步入成熟期. ”该报告称,这意味着,终端的发展与用户增长之间关系紧密.

  与之相比,业内人士称,此前投入市场的TD终端仅有32款,性能不太稳定功能也较少,价格比同档次终端高30%以上,但这已经达到WCDMA投入市场第三年的水平,“我们在半年时间内达到其3年发展水平,所以发展速度值得期待.”

  在该人士看来,对TD来说,目前最需要的是时间.

  “考察全球的WCDMA用户市场渗透率的上升拐点,通常出现在投放商用的一年半以后.机款式的增加、网络覆盖的完善或者高速业务网络覆盖、业务投放、重要促销和市场政策的推出,都是在投放商用之后的1-3年不等.”TMNG报告指出,“如果政府延缓发放3G牌照,TD可以在2-3年内发展到与 WCDMA相同水平.”

  现在的问题是,TD还有没有这个时间?

  “各个领域的专家集体呼吁,这里面也包括几位院士的努力,最后国家最高层下了决心,不管是不是非常成熟,非常完美,也要坚决走自己创新的道路.”宇德海说,TD目前已经迎来政策支持的高峰.

  但即使如此,目前政府仍然没有明确发放3G牌照的时间.

  这就为TD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同时,由于不确定WCDMA和CDMA是否会于近期发牌,所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多家跨国巨头虽然一再表示将参与TD产业链,却至今仍在观望,迟迟没有推出自己的TD产品.

  “如果政府短时间之内发放3G牌照,这些厂商就会倒向WCDMA或CDMA,全力推出这些标准的产品,从而对TD的市场形成压制.但如果政府延后发牌,这些厂商也不会坐视市场机会流失,必然在适当的时间推出TD产品谋求市场份额.”云鹤评价说,“所以现在对TD来说,政府的发牌时间可谓生死时速.”

  政府的选择题

  在云鹤看来,政府虽然已经决心发展TD,但对如何发展TD,也许至今仍踌躇未决.

  “由于TD发展方向至今仍未明确,致使各厂商和运营商在研发投入上束手束脚.”云鹤说,这样的时间持续越长,对TD产业链来说越不利,“而从欧洲成功推动WCDMA的经验看,现在政府应及早明确如何发展TD的战略.”

  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了快速推动TD发展,运营商希望更多的厂商加入,但因为政策的不明朗,外资厂商犹豫,表现积极的本土厂商希望借TD大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但技术实力不一,国家也没有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政府既希望TD快速发展,又想通过TD拉动本土通信制造业的升级,但鱼与熊掌却难以兼得.

  “政府是希望将TD作为能够抗衡其他两大3G制式的标准,还是希望用市场手段来验证TD的市场接受度,这些将直接关系到产业生态链的发展方向.”云鹤说,“政府只能二选一.”

  事实上,TD厂商们已经感受到政策不确定带来的顾虑.“我认为现在面临的就是三句话:第一句,如果是中国移动在推动TD,政府就应该给中国移动足够强大的动力,让它把这个做好.第二句话,中国移动就应该把TD定出非常明确的时间表,什么时候做成什么规模,什么时候这个网络的形态什么样子.第三句话,对产业链上做终端和做芯片的企业,要告诉我们,这个网络一年之后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三年之后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五年之后需要什么样产品?”展讯首席执行官武平强调.

  “我认为,政府现在一定要明确为什么做TD,进而确定发牌时间,以给予TD明确的时间保护.”云鹤认为,政府其实更应该考虑为什么做3G,是提供服务给客户,还是扶持这个产业,了解客户需不需要3G服务,需要哪些3G服务,了解发展3G最需要解决哪些矛盾,想清楚后了定位和目标,再根据情况做出支持,“只要TD发展起来,国际厂商即使进入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核心标准仍然在中国,这与国家做TD的初衷并没有根本矛盾.”

  “不管是产品链选择、技术格局,还是研发,TD现在还很浮躁,问题也非常多.”宇德海说,但国家对TD仍需要慎重,“如果TD失败,对于整个国家产业的影响.”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些项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失去就会留下不可弥补的缺口.

  “这里面有一个例子,我记得在1980年运10首飞的时候,国人也是一片欢呼,实际当年波音公司的总裁到了中国,拍着运10的项目负责人的肩膀说:'大飞机的这个事情上,你们要跟我们平起平坐了.'但是噪声、油耗大等新产品出现时不可避免的问题,导致1983年前后运10的下马.27年过去了,我们今年又重新成立了大飞机公司,但我们已经多落后了20年.”宇德海遗憾地说,“当时如果坚持下去,很可能10年8年就完成了.”

  此可为TD发展之鉴.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2:39:48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