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个篱遐想录
据《
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华纳音乐集团旗下子公司
大西洋唱片对外宣称其在
美国市场音乐销售的50%以上来自数字音乐产品销售。这是数字音乐发展新的里程碑,一半的份额在其它主要唱片公司里也是无独有偶的。对于大西洋唱片公司来说,这些份额主要来自手机铃声、卫星广播、iTunes音乐商店销售和订阅服务。
我想这一优秀成绩对现在那些每天的音乐享受都受益于互联网的人来说并不奇怪,的确互联网让更多的人可以听到更多适合自己的音乐。这种较之于传统唱片 更便捷的音乐传播形式正突飞猛进的蚕食着整个音乐市场的份额。尤其是iTunes数字音乐商店的成功,以及越来越多的像Amazon这样之前主要在线销售 CD唱片的公司也加入到数字音乐的队伍中来。再加上像DRM等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技术的不断完善,让数字音乐的销售也越来越快地往规模化方向前进。
似乎这一切都预示着数字音乐正在改写音乐产业的历史,而标志
新音乐时代到来的
Music2.0成了它强有力的助推剂。这一切都很明显,因为人们喜欢携带更方便、价格更便宜(甚至
免费)、分享更容易的数字音乐。而数字音乐的音质一直颇受一些音乐发烧友诟骂,但随着无损音质压缩技术的研发,互联网传输传输速度的加快,这些立场也越来越站不住脚。
这一现象又何只仅仅表现在音乐领域呢,在整个传统媒体领域,1和0的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多传统媒体公司开始注意到这些问题,NBC表示其数字领域预 期收入在2009年要突破10亿美元(去年这家公司的收入超过150亿美元),最大的杂志出版商时代集团也提到其22亿美元的收入中的9%来自数字领域, 纽约时报集团也同样宣称其12%的收入自这一领域。
而像这些公司一样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都选择开展互联网业务(甚至放弃线下业务,比如说
PC Magazine),至少把它们作为线下主导产品的辅助。据我所知像《纽约时报》这样的国外主流报纸的在线付费订阅已经发展得很成熟,而中国一些报纸也开始试水,比如说《21世纪经济报道》的电子版订阅服务。的确在这种
媒体信息推送越来越受人喜欢的互联网时代,不够个性化的报纸不但信息量不全面,花销也贵。
但大西洋唱片公司的表现还是无法套用在所有音乐公司里,就在数字音乐发展的同时,整个音乐产业却在慢慢萎缩。著名的斯特研究中心评估:美国的音乐销 售5年后将从现在的101亿美元下滑到92亿美元,而根据RIAA(美国唱片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这一数字在10年前却高达146亿美元,那时著名的文件 交换服务
Napster 刚好成立(现在这家公司的业务已经转而提供数字音乐购买和订阅服务)。
其实按照常理这一现象很容易解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或订阅数字音乐而放弃购买CD,这就造成了数字音乐和传统唱片之间需求转移;加上数字音乐的 大量复制和传播照成了一部分音乐购买需求减少。但事实上唱片公司还是不用太过于紧张,毕竟整体上传统唱片的销售依然占据三分之二的份额,而根据斯特研究中 心的数据,直到2011年数字音乐也难以超过50%。
但这个
引爆点足以引起唱片公司的高度重视,音乐销售新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选择与一些音乐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合作或干脆直接开展线上业务)需要他们花更多心思去挖掘,而不是花大把时间在诉讼一些P2P公司和版权大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