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零售商的“黑色星期五”(感恩节后佳节购物季的首日)梦魇并未成真.仅管经济衰退,许多美国消费者还是挤满卖场,希望抢购到最好的东西.
另一方面,某些消费者回避购物,推广所谓的“Buy Nothing Day”(拒买日)活动,以抗议炫耀性的过度消费.这个概念出自一本实体发行量10万本、线上读者8万的通俗文化刊物Adbusters.活动参与者计划在全美各地的购物中心,包括位于明尼苏达州的超大商城Mall of America,发动示威.某些旧金山市民选择在Dolores公园外的Really Really Free Market交换物品.
Adbusters网站建议支持者重复近几年由数千人进行的恶搞行动,例如穿着僵尸装在商场游荡.有些人会推着装满的购物车在沃尔玛店内乱逛,却不愿结帐购买任何东西.还有一些人会带着剪刀,提供陌生人免费剪卡(信用卡)的“服务”.
仅管没有任何正式统计,Adbusters共同创始人兼总编辑Kalle Lasn表示,现在已有数百万人听过“拒买日”,且每年持续增长中.随着倒闭和裁员的企业逐渐增加,减少或取消购物,已成为许多人必要的选择,这也让 Adbusters一帮人,产生“先见之明”的自满.Lasn说:“如果人们早就注意拒买日的信息,就不会陷入现在这团混乱.过去10年被过度渲染的支出和借贷,正是这次金融和经济崩溃的根源.”
Adbusters首次在1992年发起这项活动,并在美国西北岸吸引了一小群支持者.直到1995年,“拒买日”才引起国际媒体注意. Lasn说:“当时我们很惊讶,我们只是放上一些信息和照片,然后突然间,我们听到澳洲墨尔本有人发动某个恶作剧,接着是英国决定将活动命名为"No Shop Day".这就像我所说的,以自力传播扩散的'metameme'.”
他表示,我们正进入一个“后唯物主义者”时代,人们逐渐戒除消费欲.他说:“那个时代的重点是环保购物和环保生活、减轻你的足迹、有道德地购物,和最重要的,本地购物.”
(他似乎赢得许多新兴消费者的认同.最近的调查显示,年轻人愿意接受较高的价格,购买环保产品.营销人员开始针对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付出的程度,将他们分成“浅绿”或“深绿”.)
另一个同质团体名为Compactors.最初是10位旧金山市民誓言一年内不买任何东西,没想到激起全球数千人响应和媒体的蜂拥报道.
环保博客和Twitter也成为这种减少经济与环境负担,或完全摆脱物质束缚的新生活方式的最大推广媒介.纽约客Colin Beavan,(又名"No Impact Man"无冲击人)的博客大红,他誓言拒用卫生纸和电力一年.加州博客Beth Terry、Dave Chameides和Ari Derfel也将他们减少垃圾、拒用塑胶袋等有害物质的生活,记录在网上.
备受这些博客推荐的动画短片"The Story of Stuff",描写消费主义造成的浪费,过去一年吸引超过450万人观赏.制作人Annie Leonard希望将这个信息,转化成持久的消费者运动.
科技爱好者似乎也愈来愈关心节能和爱惜老旧的硬件,如EcoGeek等博客日渐受欢迎可为证.企业和公家的电子废弃物回收计划扩张,还有人创立如BuyMyTronics和Second Rotation等网站,鼓励人们主动回报他们需要回收的东西,换取报酬.
随着可支配收入缩水,人们必须节省用品和能源以降低必要支出,节约成了最新的时尚.美国总统当选人奥巴马也公开呼吁民众,关灯节电.
CNET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