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8:14:55
评论:AMD假戏真做,表演年度压轴喜剧——真实的谎言
发布日期:2008-12-03 22:42:11  稿源:

对于服务器市场,硬件的一次采购成本相对于服务器后期的耗电、散热以及维护成本来说,微乎其微,甚至极端一点可以说其边际成本是趋向于0的。因此,企业级用户在考虑采购的时候,主要分析的是单位功耗下,性能能有多少的提升。现实情况来说,在不改变机房结构或者数据中心结构的情况下,新产品采购不会对机房以及数据中心的物理结构产生改造的需求。今天,AMD发布了代号为“上海”的首款45纳米处理器,并据媒体报道,其大中华区高层表示英特尔“最新的酷睿i7采用新接口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
小3看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甚至能想像AMD的大中华区高层装模作样的说这句话的情景。AMD装聋作哑想瞒天过海,居然撒谎了,所以小3叫这出喜剧为“真实的谎言”。这个慌AMD撒的的确太假了。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Those think they are full of niubility and like to play zhuangbility which only reflect their shability。”
 
AMD认为英特尔在Nehalem架构的产品规划中,将采用三种不同的接口,将为用户带来硬件采购开支的增加,实在是AMD大中华区高层实在是在上海假戏真做,明白人说糊涂话啊。
 
对于服务器市场,硬件的一次采购成本相对于服务器后期的耗电、散热以及维护成本来说,微乎其微,甚至极端一点可以说其边际成本是趋向于0的。因此,企业级用户在考虑采购的时候,主要分析的是单位功耗下,性能能有多少的提升。现实情况来说,在不改变机房结构或者数据中心结构的情况下,新产品采购不会对机房以及数据中心的物理结构产生改造的需求。
 
也就是说,英特尔可以做到在维持功耗不变的情况下,在服务器各路产品线上性能都巨大的提升,用户肯定买英特尔的单。再说了,AMD只是发布“上海”,请问AMD的高层敢不敢拍拍胸脯说,AMD“上海”何时量产、第一批量产数量多少,又什么时间发货给客户?以现在业界的处理器设计水平看,需要花一年的时间才仅仅能发布一款45nm处理器,在这个时代的确有点新闻效应。恐怕AMD45nm量产得等到明年中期了吧。
 
那个时候,英特尔在服务器产品按部就班的亮出Nehalem架构的新产品,然后把目前的主流产品降价。AMD“上海”产品既没有性价比,架构上又落后Nehalem,到时候AMD“上海”又得成真正的过渡性产品了。
 
显然,AMD“上海”的尴尬现状,和这种“外行”逻辑抨击英特尔,显然是内行人说外行话。这种假老练的技巧,去演奥斯卡定会夺得最佳配角奖。反而是AMD花了1年时间才发布“上海”这个仅仅定位于追赶英特尔目前主流产品,足以说明AMD的设计到产品化的能力太差。更不要说和英特尔未来将要发布的下一代Nehalem的架构进行对比了。
 
在经济放缓的全球宏观环境下,我们选择产品的主要考虑的就是投资回报率。前面说了,机房和数据中心支持成本中,供电、散热以及结构设计的成本是主要构成。需要在单位面积以及电费不变的条件下,提升性能承载更多的应用服务,才能更大限度的提升投资回报率。想知道用户真的怎么选择,去百度、腾讯、谷歌的机房看看,里面都装的谁的产品,比例是多少,不就清楚了。
 
如果AMD有底气,把各大互联网数据中心或者机房中的自己产品占有率亮出来看看,大家不久明白了么。或者更直接一点,大家看看超级计算机TOP500中,用Intel与AMD的处理器数量在什么样的份额,就能看出来AMD这次散布真实的谎言的用意了——混淆视听。
 
我们一贯认为AMD真正的优势不在技术,而在于市场和公关。这点上,我还是很尊敬AMD市场部和公关部的作风和能力的,对于伪命题的炒作,AMD尤为擅长,在此不作过多评述。只还想谈一点,从公司层面分析,AMD缺乏真正的产品化能力、管理胸怀和战略眼光。
 
先谈谈产品化能力,我们知道但处理器工艺制程越来越小,计算核心数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在从设计到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考虑,既要考虑到性能和功能,又要考虑到,采用某一种性能和功能组合在工厂生产过程中的量产良品率的问题。
 
对于计算来说,稳定是最核心的问题,良品率太低,再好的设计也是需要进行取舍的,所以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上海”花了1年的时间才推出而不是量产,同时整个产品化过程需要设计者架构师与工厂有非常密切的合作,这在设计部门与工厂同在一家公司的时候就已经一个巨大的矛盾。而现在AMD把工厂卖掉了,架构设计与产品化已经是两家公司,两家公司都要遵循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利益不一致必然对AMD的产品化能力造成巨大的冲击。
 
甚至AMD卖掉的工厂为了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多挣钱,完全可以优先选择生产英特尔的产品,因此,目前AMD处理器产品化能力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上海”之所以没有采用新的架构而眼中AMD的老套路,更多的是产品化上出现了问题。这也佐证了,“上海”推迟1年才仅仅发布而不是量产最大的问题处在了产品化的问题上。
 
再说,管理胸怀,我们知道此前AMD收购了ATI,本来ATI拥有显卡领域强大的工程师团队和管理者,这是一群技术精英,ATI凭借这个团队曾经进可攻退可守,资本运作左右逢源,然而这群技术知识分子团队被AMD收购之后,发生最引人注目的居然是ATI精英技术人才的持续跳槽流失和曾经ATI管理团队的离职,有的甚至进入了英特尔。
 
这不外乎2大原因:第一,从公司投入上来讲,AMD收购ATI之后,由于处理器上受制于英特尔,因此缩减了ATI团队方面的投入,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器上,使得士气大降,ATI的技术精英认为公司的主要战略不是在图形显示技术贩方面,具有强烈的职业理想挫败感;
 
第二,从公司理念上来看,AMD过于重视市场炒作,其AMD原公司文化,与务实的ATI技术团队文化冲突。不同的公司文化对抗中,肯定是投入不足并且属于被收购方处于弱势,所以在这个问题上,AMD高层的管理能力和胸怀方面值得反思。
 
AMD公司不务实进行技术创造、不积累技术人才、不深耕整个x86体系中的产业生态、不重视产品化能力、,太过于计较为概念的炒作,而忽略了真实的用户感受和品牌内涵的建设,AMD还有什么资格来说它品牌上说写的“The future is fusion”,AMD拿什么来融合呢?
 
话又说回来了,AMD也是命好,这次阿拉伯的小胡子给它一笔钱,让他基本能度过经济危机,不然英特尔可能遇到真正的麻烦,AMD倒了,英特尔就真的成为垄断了。与其让AMD成为小麻烦,也不让AMD倒闭带来大麻烦,这也许正是英特尔要采取的策略。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8:14:5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