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IT时代周刊
网络巨人Google的日益强大不禁使人们忧心忡忡:信息世界的强势会不会对现实世界的文化安全造成威胁?欧洲人用数字图书馆的方式进行着制衡与反击。
“即使做再大胆的梦,我们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访问我们的图书馆网页。”欧盟委员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名负责人兴奋地说。
11月20日,欧洲数字图书馆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正式开馆。网站开通后的几小时之内,访问量就迅速超过了每小时1000万人次。
由于建设者对人们的热情估计得远远不足,网站原本的设计容量仅为每小时500万人次,开馆不到24小时网站就因访问量过大而多次瘫痪。22日,欧洲数字图书馆网站被迫向网民宣布暂时关闭网站一段时间,并表示将在12月中旬重新开放一个更强大的网络图书馆。
虽然人们对于欧洲数字图书馆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令人鼓舞,但闭馆事件也暴露出一个如此规模的数字图书馆今后发展所要面临的重重问题。
欧洲人的反击
欧洲数字图书馆是欧盟大力推广的重要文化项目之一。这个今年5月被命名为“Europeana”的大型网站,目前拥有大约300万件数字藏品,包括书籍、音乐、电影、报纸、相片、博物馆藏品等等。
这些内容大多来自欧洲各国的一流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音像资料馆,其中包括法国卢浮宫、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博物馆等等。项目的核心团队由荷兰国家图书馆的员工组成,有90个机构参与。
全球有1000多家档案库、博物馆和图书馆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数字化。巴黎卢浮宫对其收藏的油画等文化藏品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将相关数字化资料贡献给Europeana。法国国立广播电视档案馆也将其20世纪近8万份作品提供给了这个网站。
网站目前可以提供英语、德语、法语等20多种语言的服务。网站内容没有版权,所有个人或者机构可以直接在Europeana网站上免费使用这 些文化财富。比如,如果人们想要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只需要在网站上输入“达·芬奇”,就可以仔细欣赏他的包括“蒙娜丽莎”在内的多幅画作。
数字图书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方便地查找相关信息,帮助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实现无限的资源和服务。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了各国21世纪文化科技竞争的重点。
欧盟计划加大投入,在2010年前将1000万件文化资源放入Europeana里面;届时,Europeana还将提供所有欧盟成员国语言的版本。
对于欧盟的宏大计划,很多分析人士表示,欧洲数字图书馆的筹建并非仅仅是一个文化项目这么简单,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实际上是为了与美国Google强大的图书搜索项目相抗衡。
2004年12月,Google宣布计划筹建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Google表示,将与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 歇根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合作,将其馆藏图书扫描制作成电子版本放到互联网上供读者使用。这个项目预计将于2015年完成,届时将有1000万册书籍可 供查阅。
这一消息深深刺痛了以法国为首的欧洲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他们认为,此举势必进一步加强美国在信息和知识领域的强势地位,美国式的信息和思维将会对欧洲的文化安全造成冲击,并进而对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和维护造成威胁。
长期以来,欧洲文化圈内相当部分人士十分反感美国的文化入侵。欧洲显然不愿受到其他国家的左右。但是,历史文化悠久、科学技术先进的欧洲国家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仍是一盘散沙,没有共享和规模上的优势。
2005年4月27日,由世界第二大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牵头,欧洲19所国家图书馆负责人在巴黎发表联合共建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声明。同年,这一项目正式设立,并由欧盟负责协调和承担初期的资金投入。
微妙的是,Google对Europeana的出现表示了祝贺,并希望能够参与合作。
Google领先一步
Europeana项目得到了欧洲各国的空前重视。法国和德国等欧洲6国领导人曾发表致欧盟公开信,要求尽快启动欧洲数字图书馆工程。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在图书馆数字化领域,Google已经走在了前面。
Google图书搜索创立于2004年,用户可以通过Google图书检索部分或全文阅读图书,还能通过网上书店进行订购。全球已经有超过2800多家图书馆和1万多家出版机构与之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Google的图书搜索推广书籍。
通过与前述全球各大图书馆的合作,Google目前已经建立起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全文搜索的数据库,对大约700万册图书做了数字化处理,能够实现100多万本书籍的在线全文搜索。
业界人士认为,在海量文本信息中实现图书搜索将是未来搜索业务的一个重要的盈利点。Google同时也表示,将会继续推进图书搜索服务,其目 标是帮助用户检索世界上所有的书籍。Google在数字图书馆方面起步早,全球合作广泛,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步扩大自己的优势,大有形成垄断的趋势。
今年5月25日,随着微软表示将关闭图书搜索和学术论文搜索这两个LiveSearch产品服务,它意味着微软和Google在图书搜索方面竞争以前者失败宣告终结,这势必进一步增强Google图书搜索的全球竞争力。
10月29日,Google与以美国作家协会和美国出版商协会为代表的全球作家和出版商公布了一项突破性的和解协议。按照协议,Google 共需要支付1.25亿美元来补偿作者和出版商被在线访问的作品。不过,该协议还需要获得纽约联邦法院的批准。如果批准通过,用户可以在线浏览Google 图书搜索的大量版权图书和其他书面资料,相关版权者也将得到补偿,并且Google也将摆脱书籍版权官司的烦恼,从而扫清称霸信息世界的又一个障碍。
在Google图书搜索日益强大的背景之下,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反击无疑压力巨大。但是并非完全没有胜算。
尽管Google一再表示,图书搜索的使命在于集中全球信息,广泛为人们所使用,但是Google表现出来的霸权地位和商业化服务色彩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最近,与Google有合作关系的哈佛大学就对Google与各出版商和图书作者达成的一项图书文本搜索项目表示反对。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馆 长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这一图书文本搜索项目对人们自由使用书籍信息造成了很多限制;同时,由于缺乏竞争对手,收取费用的合理性也难以保证。
此外,对于具有浪漫情怀的欧洲人来说,Europeana以文化艺术遗产为主,项目包括了书籍、音乐、电影、报纸、相片等丰富内容,这可以说是他们与Google竞争时先天拥有的一个巨大优势。
再加之欧洲人民的民族主义热情和政府的鼎力支持,欧洲数字图书馆仍然有获胜的可能。
“钱”景堪忧
欧洲人民的捧场为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信心,但这还远远不够。
技术问题首当其冲。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综合性和尖端性为业界所公认,从大量信息存储到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管理,从模式识别、知识内容检索到人机界面技术等等,几乎包括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所需解决的所有主要问题。
作为一个欲与Google一争高下的数字图书馆,Europeana的技术设计还不能让人满意,网站只有3台大型服务器,十几个人负责运转。 因此,网站一开馆就遭遇了瘫痪的尴尬。欧洲文化艺术遗产庞大的数据量对搜索引擎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庞大的技术支援和运营团 队,Europeana恐怕会再次遭遇技术麻烦。
另外,作为多个国家共建共享的公共项目,内容的平衡问题也不容忽视,应当避免向某些甚至某个国家倾斜。虽然英语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互联网官方语言,但是法国仍然一直对本国的优秀文化深感自豪,并极力倡导法国文化的推广。
尽管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BrunoRacine表示,这一项目是希望唤起人们对于欧洲大陆的认同感,并不希望法文占有很高的比例,但是在这个 由法国倡导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中,目前的一半作品都由法国提供,许多国家的历史都以法文书写,甚至连柏林墙倒塌的内容也是一部法文纪录片。相比之下,有关英 国的内容仅占10%,德国仅占1%,西班牙只有1.4%。
资金问题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欧盟委员会计划每年出资200万欧元重金管理和更新这个文化平台。欧盟还准备在今后两年内投资1.19亿欧元,用于数字图书馆新科技的科研与开发。
但是,文化作品数字化过程开支很大,这笔费用由各国自己承担。欧洲文化作品中只有约1%可以获得电子版本。为达到2010年前对1000万册 书籍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目标,欧盟委员会估计,成员国们大约还要总共投资3.5亿到4亿欧元。这很可能将使各国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打上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