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4:22:06
“摸”电脑的时代(一):多点触摸技术简介
发布日期:2009-01-23 09:53:10  稿源:

上周给team的兄弟做了个讲座,关于mult-touch,即多点触摸(可别翻译为“群摸”哦),貌似效果还不错,嘻嘻~ 在做这个讲座之前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收集了众多有关多点触摸的资料,在此与大家分享下。当然这篇文章主要还是以宣传为主,大家看完后对多点触摸有个概念、有份期待就行了,因为这项技术要真正推广起来恐怕还要3-5年时间,更何况最近金融危机,对这项技术的推广是很不利的(因为多点触摸设备成本很高)。
在过去的10年里,你可能用惯了鼠标,从Windows 3.x到Windows Vista,我们似乎已经把鼠标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且不可替代的输入设备。说到输入设备我们不得不提一下鼠标的前辈——键盘,这玩意还是很有意义的,这么多按键,解决了输入文字、数字这个大问题,当然它也有其他的用途,比如说玩游戏,总之键盘似乎也是不可替代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的。

说到鼠标,我不得不提一下Windows文化,其实你会发现一个特点,自从Windows 3.1面市以来,Windows就一直围绕着鼠标做文章,无论是经典的关闭、最大化、最小化按钮,还是Office的Ribbon工具箱,以及桌面右键菜单,Windows的设计者们都假设用户拥有一个鼠标,这也是为什么自Windows推广以来,鼠标一直在更新换代,因为Windows就是围绕着鼠标做的开发,而鼠标又反过来促进了Windows的使用。

下面我们来对鼠标、键盘的功能做一个总结:

键盘

362706

优点:

1. 有很多按键,便于输入文本

2. 键与键之间间隔比较小,方便手指同时操作多个键

缺点:

1. 只能支持1到2个用户同时使用 (玩KOF的时候通常一个键盘可以当两个用,呵呵)

2. 当初设计出来的时候是有线的,不方便移动(当然现在已经有无线的了)

3. 对于初学者,很难找到想找的那个键

4. 长期使用容易得关节炎

鼠标

ceJxdmorjZ9eQ

优点:

1. 通常只有两个按键,不容易混淆

2. 学习和使用起来很简单

3. 用户很容易在屏幕上定位光标

缺点:

1. 只支持一个用户同时使用

2. 键太少,不能像键盘一样输入文字

3. 通常需要一个鼠标垫才能正常工作(光电、机械鼠标都是如此),不能随意移动

4. 长期使用容易得关节炎

说到这,大家可能要问了,你刚才说的我们都知道,你不是要说多点触摸吗?怎么都没提到,耍我们啊?!别急,呵呵,正准备讲!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多点触摸有啥优缺点。

20070604123303923

优点:

1. 支持多用户

06-11Surface_sm

2. 用手进行很自然的操作,学习起来很方便

step2

3. 任何一个像素点都是一个按钮 (这取决于触摸屏的识别精度)

缺点:

1. 太贵了!(至少到目前为止,不便宜,就那Microsoft Surface的屏幕来说据说成本就要$5000,山寨触摸屏暂时不在讨论之列)

2. 不能直接用3D方式触摸到显示物体(貌似这要等全息图像技术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等个10年也许会看到这种设备,这样以后YY就更加方便了,大家说对不 :p)

回过头来看键盘输入,当初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盲打,就是为了解决没有办法一边看键盘一边看屏幕的尴尬。但如今这一切不再是问题,用户完全可以边点边看,而这一切都在一个设备上完成。

从以上比较中,你会发现“多点触摸”技术的优点十分明显,这种直接触摸的用户体验在过去是很难想像的。

接下来你可能会问:那目前谁在生产多点触摸设备呢?我到哪里去买呢?这个问题很好,但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你,目前在国内你还买不到多点触摸设备,就算有也只有样品或者要和解决方案捆绑销售的设备,零售渠道绝对没有。据说HP的touchsmart可能要出多点触摸版本,张江的研发中心好像已经有样机了,呵呵,不过也只是听说,没看到过真机,貌似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好。

国外的话也许有一些,但也是屈指可数的几家,微软就是其中一家。前段时间大家也应该看到了一些介绍微软数字茶几的文章,就是这玩意!微软的数字茶几官方名称叫Microsoft Surface,具体的介绍大家可以去Surface官方网站看:http://www.microsoft.com/surface/index.html

我一开始了解Surface只知道它是一个可以用手点的设备,但这一点微软绝对不是第一家,没什么稀奇的。后来我才发现,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多点同时点击,从Winhec 2008了解到的信息表明,Microsoft Surface理论上可以支持50个点同时触摸,这是什么概念呢?5个人同时把10个手指都放上去,所以我说它绝对支持多用户!不过我同事想出了一个很恶毒的压力测试方法——往Surface上洒米,我靠~~后果我就不知道了,哪个哥们比较有钱,也舍得砸钱可以想办法去搞台Surface水货,记得把测试结果共享出来,呵呵,很期待!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重点围绕Surface展开讨论,一下是目录:
  1. 多点触摸技术简介
  2. Surface应用集锦
  3. 哪些公司在用Surface
  4. 山寨版Surface
  5. Windows Touch API简介
  6. 为什么选择Microsoft Surface?
大家有任何想知道的或者想讨论的可以写在回复中,我会适当增加篇幅。也欢迎大家指正拍砖。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4:22:07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