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心思做太多的开场白。
根据王宏教授的说法,从2009年1月1日起,五学科奥赛省区一等奖将全部取消保送资格。据说这是杜子德老师在联系了其他四个学科的竞赛组委会成员以后做出的决定。虽然现在还无法确认最后能否实行,但是从杜子德同志说话的口吻上看,该是八九不离十了吧。根据杜子德同志的意思,竞赛保送制度的产生是为了促进 学科竞赛的发展,而现今连当初最不被重视的信息学奥林匹克都已经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了,那么保送制度就应当取消,还所有高中学生一个以兴趣参加学科竞赛的 初衷。
我是今天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对于这样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说实话,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坐在电脑屏幕前,目瞪口呆。
我是一个依靠竞赛保送才进入清华大学念书的学生。
老实说,如果没有保送,我只能参加高考——那样的话,我进入清华的希望,微乎其微。我是一个幸运儿,有幸地在高中阶段接触到了两个学科竞赛,而且自诩都在其中打拼到了比较深的部分。信息学竞赛让我痴迷,而数学竞赛让我得到保送的机会。
当我最终得到这样的成绩,可以回过头来看竞赛的时候,我感叹良多。竞赛,作为一个从十二年的中小学教育中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说它好的人很多,说它坏的人也很多——甚至比前者更多。其实,竞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经不是设立之初那种单纯(不带任何褒贬)的东西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被我们附加上了太多的东西。而保送制度,作为竞赛催生的副产品,也已经走过了悠悠十数个年头。而保送制度,作为竞赛催生的副产品,也已经走过了悠悠十数个年头。想当初,在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耀全人类的时候,中国了解学科竞赛的高中生仍然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果断决定,在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分赛区获得一等奖以上的学生,具有面试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参加竞赛的高中生连年翻番,而今已成如火如荼之势。也许是认为现在的情形有一定的失控,杜子德同志才决定以取消的方式来缓冲一下。
思绪比较混乱,总觉得有好多的话可以说,又觉得不知道从何说起。就简单地说一些吧。
竞赛的好我看到了,竞赛的不好我也了解——甚至,竞赛的黑我也深有体会。毕竟是一路摸爬滚打的选手。很多内幕都是我亲身经历的,说出来可以成书(希望不要有人暗杀我)。
扮个黑脸,说一些关于黑的事情。
信息学竞赛是管理最薄弱的一个竞赛,因此其中也出现了最多的黑幕。在Google上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各个赛区舞弊的行为,有的甚至牵连到组委会。我有幸生在福建,周边环境比较宜人,在NOIP上除了非黑箱测试的时候秒表掐不准以外也没什么别的东西可容置喙。可是在某些省份,NOIP的一等是买来的,是明码标价如假包换的;有的省,测评的时候程序是可以改的,改动的幅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家的经济情况;在有的省……我就不说了吧。作为福建选手,我和我的兄弟们自认光明磊落——好了这件事到此为止。
其实不光是信息学,其余竞赛也有或多或少的此类事件。鉴于理解不深,不便多说。
还有就是感情了。对竞赛的感情不是一点点。从NOIP到CAMP到NOIP,居然没有走到NOI而是到了CMO。个中的缘由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只能说我要感谢竞赛,它给了我好的出路,也给了我很多一起奋斗的战友——至今交往甚密的好友多半是竞赛认识的。竞赛教给一个学生的,不仅仅是如何在那些难题上拿到高分,还有一种足以让你受益终生的品格——只要运用恰当,这种能力会令你无坚不摧。
我是一个很实在的人。假设没有保送制度,我只会关心而不会投入学科竞赛。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福州一中,在没有成绩的情况下翘课搞竞赛是坚决不能容忍的,所以我们都在正常的行政班里非常健康地成长,只是大赛前自己在家里多下一些功课。说实话,一种能有这些年的成绩着实不易,我们这些搞竞赛的放在自己班上个顶个也是好样的。仅凭这一点来说,竞赛还是不错的,它让一些学有余力的人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而且在我们学校,通常是年级排名前几的人中有一些人通过竞赛保送,为身边的人腾出了不少高考上的空间。
好吧就说这些,剩下的大家自己评说吧。
最后表个态,还是希望保送制度可以留下来。说句难听的,千万不要因为难以控制黑幕的发生而封杀竞赛保送,还是从自身的管理上寻找问题吧,否则中国的学科竞赛很可能进入第二个寒冬。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CB转载前已经过作者授权.
作者: 谢凌曦
相关报道:
CCF 是对的 - 又一对信息学竞赛选手的自白
论NOIP取消保送与CCF被黑——NOIP选手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