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洋溢着轻松笑容的盖茨夫妇
不过,这一数字仍有 可能变化,因为沃伦·巴菲特曾于2006年承诺将自己的财产捐给这个基金会。在该基金会网站上发表的第一封年度信件当中,比尔·盖茨对沃伦·巴菲特予以高 度赞扬,并且表示两人能够汇集大量财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出生在美国这个“重视创新与冒险精神的国度”。
以下为《商业周刊》对盖茨夫妇采访的全文
商业周刊:从退休微软到投身慈善事业,你过渡得怎么样?
比尔·盖茨: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科学家们在一起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我们关注的都是一些严峻、复杂的问题。正如我在致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年度信件中所说,这份工作对我太有吸引力了。我发现,这与当年吸引我在微软工作的那种魔力是一样的。
商业周刊:在那封信中,你还提到,你仍然在为一些突破性的工作而努力,不过是以一种不相同的方式。
比尔·盖茨:是这样的。我正在努力学习新事物。不过,将最有才华的人聚集起来,冒着风险,为一种伟大的结果而努力--这是我以前在微软的工作和现在的工作的相通之处。
商业周刊:梅琳达,你能否向我们透露一下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重点工作?
梅琳达:我 们的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全球健康、全球发展,以及以教育为重点的美国项目。关于全球健康,我们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对穷人威胁最大的疾病。首当其冲的是疟疾、 艾滋和肺结核,同时我们还关注女性健康及新生儿死亡情况。现在有很多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死亡事件发生。关于全球发展,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 的穷人自强、繁荣。所以我们的重点项目是农业和金融服务业。
商业周刊:自你们创立基金会以来,取得了哪些进步?
梅琳达:我 认为,疟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很多国家--如卢旺达、坦桑尼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疟疾发病率下降了50%,因为世界对疟疾的关注越来越多。所以在 这些地方,涂有杀虫剂的蚊帐越来越少。全球基金会曾经在这些地方分发了6000万顶蚊帐。但是这并未能解决问题。疟疾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疫苗。不过,放在 两年前,就连这样的进展也很少听说。
商业周刊: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国外援助的资金是否也受到了影响?
比尔·盖茨:到 目前为止,发达国家政府仍在继续他们的援助。正如我在信中提到的,唯一的例外就是意大利,它计划大幅削减援助资金。我希望这件事情不要发生。目前来看,如 果经济衰退还要持续多年,我们担心这种援助会越来越少,这些政府也会放弃援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们。不过这些问题非常突出,很多年轻人对此极为关注并展开呼 吁。比如,法国计划削减援助资金,但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商业周刊:金融危机对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比尔·盖茨:在 经过多年的财富增长之后,去年该基金会的财富缩水了20%。不过,我们仍会将2009年的支出增加至38亿美元。由于几乎所有的基金会都遭遇了财富缩水, 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很多基金会正在审视他们的战略,这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这迫使我们慎之又慎,正确处理优先项目,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商业周刊:你们夫妇在一起工作感觉怎么样?
比尔·盖茨:我们会分享从错误中吸取的教训,或者在遇到什么项目时,如果有一方的理解更为深刻,那么就会劝说另外一方将此列入优先项目。在微软的时候,我们并非同事,但现在我们可以在基金会并肩作战。
梅琳达:我们两人的办公室紧挨着,而且有一扇门相连。所以我们只需喊一声:“你看到了没?你读了没有?你觉得这个工作组的进展情况是否顺利?”
商业周刊:讲讲与沃伦·巴莫特共事的情况吧。他的投资智慧使基金会财富大增,多么美妙的事情。
梅琳达:这简直难以置信。这使得我们可以更快地开展工作,使我们更有信心。同时,他与我们一样,看到了世界的不平等。
商业周刊:他在基金会的工作是否积极努力?
比尔·盖茨:其实,我在基金会网站上发表年度信件就是沃伦·巴菲特的主意。他给我起草了数份草稿。他对此非常热心。作为一名托管人,他的建议非常有用。我经常与他通电话。有时候他会向我解释金融市场的发展走向,在这个领域,他的意见极具借鉴意义。不过,他同样热爱他的全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