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7:06:05
中国克隆人胚胎制造者:诚信遭质疑
发布日期:2009-02-09 17:54:11  稿源:
“你问我为什么要进行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的研究?一个最具有诱惑力的理由就是它广阔的医疗应用前景.”李建远说,应用这种克隆技术,将来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可以用自己的体细胞克隆出早期胚胎,从中提取干细胞,再诱导分化成所需的组织细胞,取代在疾病中受损的组织.作为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月2日,李建远对外宣布,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已成功获得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这意味着他们目前已经掌握了人类胚胎 克隆的技术.这一研究成果2009年1月27日在英国的克隆和干细胞领域学术期刊《克隆和干细胞》杂志网络版发表.但是随后,针对李建远的各种质疑也都接 踵而来,而他的学历造假嫌疑更是给他领导的科研团队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建远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研究足足花费了我们10年多的时间.自从1996年英国克隆出多莉羊以后,我就有了克隆人类胚胎的想法.从1998年开始策划,1999年开始筹建实验室,到2001年6月,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建好,这才正式开始进入实验阶段.”李建远说,以前达到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并发表论文的只有美国,现在我们是第二家.虽然美国研究人员率先发表了研究成果,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从技术上看比美国的更为先进,只是没有率先得到国际权威专家的鉴定而已.

但是,对于李建远和他的团队的研究成果,国内生物学界有人并不看好.

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赖良学认为,培育到李建远所达到的这一步并不困难.前几年就有专家说过培育出囊胚.早在2003年,科学家卢光琇曾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声称自己培育出了囊胚,但由于当时没有做鉴定才没有得到最终确认,而鉴定对于克隆胚胎来说非常重要.

国内著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干细胞克隆技术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李建远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上没有太大的价值.此外,2008年,美国已经发表了关于克隆囊胚(细胞发育后在形成胎儿以前的叫囊胚——编者注)的研究成果,李建远他们的研究没有创新性.”

对于方舟子的观点,李建远并不认同.他说,早在2007年10月,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就完成了人类胚胎克隆技术的研究,当时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水平就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只是由于当时没有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研究成果才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按照李建远的说法,他们的研究成果没有尽早得到认可使美国人抢了他们的头彩.“2007末,我们给美国的一家权威杂志提交了我们的研究论文,他们已经接受了.但当时美国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的研究人员也提交了他们的论文.2008年1月,该杂志率先发表了美国的研究成果,我们的被折腾了好几次后被退回来了.而后,我们又投了美国另外的一家权威杂志,他们同样接受了,但后来也因美国已经率先发表就给退了回来.这样,我们最后才投到英国的《克隆与干细胞》杂志.”

让李建远始料不及的是,随着媒体关注度的不断升高,对他本人的质疑之声接踵而来.

首先,是他的学历问题.据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站显示:李建远1955年3月出生,1995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被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授予博士学位;1999年被青岛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2002年被山东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2003年内聘为主任检验师,2004年被烟台大学聘为教授;现任烟台市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烟台市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不过,简历中并没有详细记录李建远究竟在哪里获得硕士学位,其被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授予的博士学位也遭到很多人的质疑.有人表示他根本就没有出过国,也没有在国外留学学习的经历.对于这些质疑,李建远总是闪烁其词,他说这与他的研究成果没有多大的关系.

在《北京科技报》记者的一再追问下,他还是给出了他的答案:1995年,获得的是北京医科大学的硕士学位,他曾经在这里脱产学习了很长的时间;1999年,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授予了他荣誉博士学位.

但是,李建远所说的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很多人在网络上都查不到它的来历.方舟子对《北京科技报》表示,他也没有查到美国有叫这个名称或类似名称的研究机构.

“据李建远所讲,这个机构位于美国加州,但我登陆美国加州政府网站和其它一些网站并没有搜索到这个机构.”方舟子说.

而李建远则表示,在网络上搜索不到有可能是拼写错误.不过,至于正确的拼写,李建远却以最近特别忙为由不愿告知.

“我的博士证书就在这里,这个你们可以来查阅.”李建远说.不过,《北京科技报》获悉,李建远的这个证书是他在给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发了一篇论文后对方从美国邮寄过来的.

“李建远的博士学位肯定涉嫌造假.”方舟子说,他发现国内倒是也有其他人声称自己获得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博士学位的,但都是一些老中医.方舟子表示,美国的研究中心通常没有授予博士学位的资质.

“本来学历高低与研究成果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国内很多学术成就很高的老教授学历都不高.但是学历造假就有问题,李建远在很多场合都说他是博士学位,这就是一个诚信的问题.如果缺乏诚信,其研究成果也是难以令人信服.”方舟子说.

由于李建远的科研成果目前发表在《克隆与干细胞》杂志网络版,其论文的权威性也同样受到质疑.

方舟子认为,《克隆与干细胞》在国际生物学期刊中的影响力很有限,其权威性只能算低档.“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有一项重要评价指标,那就是影响因子.一本期刊本年的影响因子大小由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的比值决定.目前,国际最权威的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都在20~30之间,稍差一些的也在7~8以上,但是,查阅《克隆与干细胞》现在的影响因子数字,只有2.9,影响力还是十分有限的.”

不过,李建远称该杂志很专业,已有10年左右的历史,在领域内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很多和克隆相关的论文都在该杂志发表.此外,这个杂志的主编还是英国的克隆羊多莉之父伊恩·威尔莫特.对于先在网络版发表,李建远称,很多杂志是先有网络版,再在杂志上发表,这并不令人奇怪.如果没有其他的意外,他的研究成果应该很快就会在杂志上发出来.

李建远表示,他在实验室中将自己的成果与美国及中国之前发表的相关论文做了比较,至于是否为国内首创,这些还需要专家来鉴定.“鉴定会应该在本月内就会举行.”李建远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著名动物克隆专家、我国首例克隆牛专家陈大元教授曾经看过李建远的研究成果.他在2 月2日出席李建远的成果发布会上对《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表示,李建远等人的研究成果不但应用了人类成纤维体细胞获得克隆胚胎,更重要的是应用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也成功获得囊胚,使我国的治疗性克隆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给糖尿病患者、老年痴呆患者、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今后,人类用药物或手术无法治疗的疾病有望得到救治.

《北京科技报》消息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7:06:0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